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善后借款合同
又称“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漢語大詞典》:少年先锋队(少年先鋒隊)
简称“少先队”。 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民族革命中,以青少年组成的准武装部队。规模较大的组织叫“少年先锋营”。 柔石 《一个伟大的印象》:“他是少年先锋队的队长,那想吞噬他的狼似的敌人,是有十数个死在他底瞄准里的。”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诗:“少先队来赤卫军,净是些十八九的年轻人。” 张麟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一个传说》:“ 杨司令 问了老太太一些话,知道她要替丈夫报仇,便收留了她的大儿子,编入少年先锋营。”
(2).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的组织。我国少先队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和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新一代。 袁鹰 《未来之歌·两代红领巾二》:“我红着脸大声报告:长大了当少先队的辅导员。”
《漢語大詞典》:三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件有力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由毛泽东在1939年10月提出并论述。统一战线就是团结全民族一切爱国人士,组成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和孤立敌人;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主要手段;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中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
《漢語大詞典》:三老四严(三老四嚴)
缩略语。“三老”指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指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最初由会战于 大庆油田 的人所提出。 李季 《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三老四严’高标准,总理最喜欢 毛主席 的好工人。”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在 华北 会战中严格地坚持了‘三老四严’精神和岗位责任制。”
《國語辭典》:三民主义(三民主義)  拼音:sān mín zhǔ yì
1.国父孙中山先生建国的政治主张,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总称为「三民主义」。
2.书名。国父最重要的一部遗教,为中华民国建国的宝典。全书为国父于民国十三年在广州的讲演词,分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各六讲,民生主义四讲。
《國語辭典》:拉大旗作虎皮  拼音:lā dà qí zuò hǔ pí
比喻仗著别人的威势,来保护自己、吓唬他人。如:「看他一副得意相,说穿了,也只是拉大旗作虎皮,有什么了不起?」
《漢語大詞典》:老革命
对参加革命活动已久的人的尊称。 王愿坚 《粮食的故事》:“听 寇县长 说, 郝吉标 是这里的一个老革命,一九三三年的乡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政委 马茹尔 满怀敬意地称他为老革命,并且总爱在年轻人的面前夸奖他。”
《國語辭典》:教养院(教養院)  拼音:jiào yǎng yuàn
提供重度身心障碍者托育、养护的福利机构。分为日间托育和住宿养护两种型态。
《漢語大詞典》:马日事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指使武汉国民政府管辖区的反动军官叛变革命。在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的策动下,该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指挥全团千余人于21日晚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突然袭击湖南省总工会、省农会及其他革命组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百余人,被捕三千余人。因这一天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马日事变”。这一事变成为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公开合流的信号。
《漢語大詞典》:民主生活
(1).谓在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三章第三节:“反对军阀主义,承认有限制的民主生活和有威权的军事纪律。” 毛泽东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只要民主生活充分,当面揭了疮疤,让人家‘小广播’,他还会说没时间,要休息了。”
(2).革命团体内,以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小型会议。
《國語辭典》:列宁主义(列寧主義)  拼音:liè níng zhǔ yì
最早由史达林命名,是列宁在20世纪初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列宁主义跟马克思主义其他流派的差别,在于列宁提出民主集中制和先锋队理论,主张革命先锋行动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
《漢語大詞典》:列宁室(列寧室)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种俱乐部。 傅秋涛 《湘鄂赣的红色政权》:“此外,各级政府和革命团体都建立了列宁室,教育职工识字,组织政治讨论和游艺等活动。”
《漢語大詞典》:六月起义
法国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于工人压力,开办“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积聚力量,阴谋打击工人阶级。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建立“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26日,起义失败。马克思称这次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