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冷雾(冷雾)  拼音:lěng wù
寒冷的雾气。《三国演义》第一○一回:「魏兵皆骤马追赶,但见阴风习习、冷雾漫漫。尽力赶了一程,追之不上。」
分类:寒冷雾气
《漢語大詞典》:春岚(春嵐)
春天山间的雾气。 唐 韦应物 《西郊游宴寄赠邑僚李巽》诗:“西郊鬱已茂,春嵐重如积。”宣和画谱·许道宁载, 宋 许道宁 有《春岚晓霭图》
《漢語大詞典》:烟峤(煙嶠)
亦作“烟嶠”。 雾气迷蒙的山岭。 唐 韦应物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诗:“日出烟嶠緑,氛氲丽层甍。”
《漢語大詞典》:雾杳(霧杳)
雾气深厚貌。 晋 郭璞 《江赋》:“气滃浡以雾沓,时鬱律其如烟。” 唐 阎伯璵 《函谷关赋》:“增陴雾杳,聚柝烟凝。”
分類:雾气深厚
《高级汉语词典》:嵷巃
形容山势高峻
《國語辭典》:素气(素氣)  拼音:sù qì
1.白色的雾气。迷茫的白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2.淡雅素净。如:「你这身素气的打扮好像少了点年轻活泼的朝气。」
《漢語大詞典》:阴烟(陰煙)
山中雾气。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松石峻峗,葱翠阴烟。” 吕延济 注:“阴烟,山中气也。” 唐 刘长卿 《关门望华山》诗:“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分類:山中雾气
《漢語大詞典》:岚峰(嵐峰)
雾气缭绕的山峰。 唐 韦应物 《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献诗代启》:“一望嵐峰拜还使,腰间铜印与心违。” 前蜀 韦庄 《洛北村居》诗:“巖边石室低临水,云外嵐峰半入天。”
《漢語大詞典》:溪岚(溪嵐)
溪谷的雾气。 唐 白居易 《题元八溪居》诗:“溪嵐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分類:溪谷雾气
《漢語大詞典》:雾吐(霧吐)
(1).雾气蒸腾貌。艺文类聚卷八引 南朝 陈 沈炯 《答张种书》:“山高水深,云蒸雾吐。” 宋 林正大 《括沁园春》词:“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 宋 王十朋 《蓬莱阁赋》:“草木蘢葱,烟霏雾吐。”
(2).飘拂翻动貌。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鮫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漢語大詞典》:积氛(積氛)
聚积的雾气。 清 王士禛 《秋林驿雨》诗:“积氛常不彻,天地日冥冥。”
分類:聚积雾气
《漢語大詞典》:凉氛(涼氛)
(1).秋天清凉的雾气。 南朝 梁 萧晔 《奉和太子秋晚诗》:“凉氛散簟席,露色变林丛。” 唐 王翰 《赠唐祖二子》诗:“瑶觴滋白露,宝瑟凝凉氛。”
(2).借指秋季。 南朝 梁 何逊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宸襟动时豫,岁序属凉氛。”
《漢語大詞典》:雾翳(霧翳)
云雾,雾气。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此刻从头循诵,觉得那些语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好像障着一重雾翳似的。”
《漢語大詞典》:雾聚(霧聚)
(1).雾气聚合。 三国 魏 曹植 《游观赋》:“从熊羆之武士,荷长戟而先驱,罢若云归,会如雾聚。”
(2).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合在一起。 唐 魏徵 《与世勣书》:“四方响应,万里风驰,云合雾聚,众数十万。”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武骑迁昇之路,冠盖云飞; 文翁 讲肄之堂,英灵雾聚。”
《漢語大詞典》:雾喷(霧噴)
(1).庄子·秋水:“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后用“雾喷”指喷涌的雾气。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序:“雾喷纷霏,流沫飘洒。”
(2).谓雾气喷涌。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雾喷雷公怒,烟扬灶鬼趋。”
分類:雾气喷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