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0,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专一
入神
注意
市廛
宝藏
屏息
辐辏
注目
致意
着意
刮目
励志
廛市
二京
用志
《國語辭典》:专一(專一)  拼音:zhuān yī
1.心思专注。《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足赡万物。」
2.同心同意。《汉书。卷四。文帝纪》:「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耶?」
3.专会、只会。《西游记》第四二回:「待要著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官性诡谲好名,专一暗地坑人夺人。」
《國語辭典》:入神  拼音:rù shén
1.因对某事物兴趣浓厚,而精神集中,心无旁骛。《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处顺故无累,养德乃入神。」《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侧著耳朵,一字字跟著听明白两句唱道:『是盖世英雄,始信短如春梦。』正听得有些入神儿。」
2.形容技艺非常高超精妙。《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國語辭典》:注意  拼音:zhù yì
1.关注留意。《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内中有位大学堂的总办周道台,他本是接杨道台的手,只因他办学堂办得不大顺手,尤注意这个差使。」
2.心理学上的选择性注意力,指个体对情境中的众多刺激,选择其中一个或一部分进行较深入处理之心理历程;获得注意的讯息,其处理速度较快,所得知觉经验亦较为鲜明。其他的注意力类别尚有集中注意力、分散式注意力与警觉注意力等。影响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的动机或需求、刺激本身的特徵等。
《國語辭典》:市廛  拼音:shì chán
市中的商店。亦指商店云集之地。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山居良有异乎市廛。」《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等妆为仆从,自后载门出市私行,可以恣观市廛风景。」
《漢語大詞典》:宝藏(寶藏)
珍藏。史记·龟策列传:“至 周室 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 汉 郑玄 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朱子语类卷二十:“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 清 何焯 《〈菰中随笔〉序》:“如此细书者,不知能宝藏否?若随付之鼠齿虫穿,不惟有负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分類:宝藏珍藏
《國語辭典》:屏息  拼音:bǐng xí
抑止呼吸,止住声息。唐。陈鸿〈长恨传〉:「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新五代史。卷三六。义儿传。李存进传》:「魏人屏息畏之。」
《國語辭典》:辐辏(輻輳)  拼音:fú còu
形容人物的聚集和稠密。《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辏。」也作「辐凑」。
《國語辭典》:注目  拼音:zhù mù
将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晋书。卷七一。孙惠传》:「今天下喁喁,四海注目。」《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众人都注目看公远,公远竟不在心上。」也作「注视」。
《國語辭典》:致意  拼音:zhì yì
表达思慕、问候、感谢等的情意。《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红楼梦》第六七回:「不一时,上席让坐,薛蟠挨次斟了酒,薛姨妈又使人出来致意。」
《國語辭典》:著意  拼音:zhuó yì
1.用心。宋。苏轼〈中秋月〉诗:「天公自著意,此会那可轻?」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著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2.刻意。如:「著意妆扮」。《红楼梦》第三六回:「因闻得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的好,因著意出角门来找时,只见宝官、玉官都在院内。」
《漢語大詞典》:刮目
(1).拭目。谓改变旧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子云 ( 萧子云 )嘆曰:‘此人(指 丁覘 )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於是闻者稍復刮目。”
(2).指集中注意力。新唐书·张廷珪传:“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宋 苏舜钦 《送李冀州》诗:“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3).谓另眼看待。《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只为 端卿 生得方面大耳,秀目龙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天颜刮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國語辭典》:励志(勵志)  拼音:lì zhì
激励志节,奋发向上。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旧唐书。卷一七一。列传。李渤》:「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不从科举。」
《漢語大詞典》:廛市
市廛。商肆集中之处。旧唐书·隐逸传·史德义:“骑牛带瓢,出入郊郭廛市,号为逸人。” 元 张养浩 《得胜令·喜春来》曲:“乡村良善全生命,廛市兇顽破胆心。” 明 归有光 《群居课试录序》:“余读书于 陈 氏之圃,圃中花木交茂,开门见山,去廛市仅百步,超然有物外之趣。”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商贾喧噪于廛市。”
《國語辭典》:二京  拼音:èr jīng
地名。指西汉京都长安和东汉京都洛阳。东汉张衡曾据此写〈二京赋〉。
《國語辭典》:京观(京觀)  拼音:jīng guàn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漢語大詞典》:二京赋(二京賦)
《西京赋》《东京赋》的合称。后汉书·张衡传:“ 衡 乃拟 班固 《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諫。”亦省称“ 二京 ”。 晋 左思 《三都赋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张衡 《二京》,迅发以宏富。”
《漢語大詞典》:用志
犹用心。集中注意力。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