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破裂摩擦音  拼音:pò liè mó cā yīn
一种辅音发音方法。发音时气流通道阻塞,骤然除阻,气流持续摩擦声道所形成的声音。如国音中的ㄐ、ㄑ。也称为「闭塞摩擦音」、「塞擦音」。
《国语辞典》:子宫外孕(子宫外孕)  拼音:zǐ gōng wài yùn
病名。受精卵在子宫腔外著床,称为「子宫外孕」。因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蠕动异常而使受精卵错误著床。常发生在输卵管,因而使其破裂、出血,导致下腹部疼痛,甚至休克,以急性腹痛来表现,需以紧急手术加以处理。
《国语辞典》:静脉血栓症(静脉血栓症)  拼音:jìng mài xiě shuān zhèng
病名。静脉内血液发生凝固而阻塞血管的病症。若在肺或心脏动脉里发生,则有生命的危险,应以抗凝血剂等治疗。
《国语辞典》:边擦音(边擦音)  拼音:biān cā yīn
发音时,舌头中间的通道阻塞,气流由舌头两边徐徐摩擦而出所产生的音,称为「边擦音」。
《国语辞典》:嗌塞  拼音:yì sè
咽喉阻塞不通。
《国语辞典》:鲠住(鲠住)  拼音:gěng zhù
硬物阻塞在喉咙。如:「吃东西时说话,容易被鲠住。」
分类:阻塞喉咙
《国语辞典》:汗疹  拼音:hàn zhěn
病名。一种夏日常见的皮肤病。因汗孔受到阻塞,妨碍汗液的排出,使得皮肤上生出表浅晶状小水疱或红色、发痒的小疹。
《国语辞典》:鼻塞声重(鼻塞声重)  拼音:bí sè shēng zhòng
身体不适的症状。指感冒时,鼻子阻塞而使鼻音变得很重。如:「瞧你鼻塞声重的,去看病拿药没?」《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二和,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
《国语辞典》:鼻破裂音  拼音:bí pò liè yīn
发音时,口腔的气流通路阻塞,软颚和小舌下垂,气流改从鼻腔逸出而形成。因是破裂音的鼻音化,故称为「鼻破裂音」。
《国语辞典》:破裂音  拼音:pò liè yīn
一种辅音发音方法。指发音时气流通道完全阻塞,然后骤然除阻,使气流破裂而出所形成的声音。如国音中的ㄅㄆㄉㄊ。也称为「塞音」。
《国语辞典》:脑栓塞(脑栓塞)  拼音:nǎo shuān sè
病名。脑血管突然被血液带来的血块、肿瘤细胞、细菌集团等所阻塞。常见的原因是心脏病引起脑部缺血,以致脑细胞坏死,加上血液循环不良使化学物质聚集,形成脑水肿而压迫其他脑组织。通常是急性发作。
《国语辞典》:泪囊炎(泪囊炎)  拼音:lèi náng yán
病名。泪囊的慢性炎症。多由鼻泪管阻塞,泪液蓄积于泪囊内,使囊壁为细菌所感染,而引起眼睛内部的肿痛。
《国语辞典》:乌脚病(乌脚病)  拼音:wū jiǎo bìng
病名。因肢体末梢血管阻塞,引发手指脚趾末端坏死的疾病。患部有麻木、发冷、皮肤发黑、刺痛、腐烂的病状。一旦发病,常自脚盘向上伸延,侵蚀到小腿或上肢。病人也常罹患皮肤和其他内脏器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饮用含砷量过多的河水或井水有关。
《漢語大詞典》:更害
阻塞的样子。《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被吓,更害气咽,把得问头,特地更闷。”
分類:阻塞
《漢語大詞典》:鬲咽
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难。鬲,通“ 隔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脇,鬲咽不通,食饮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