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银匠(銀匠)  拼音:yín jiàng
旧时以制造妇女首饰、金银器具为业的工匠。
《國語辭典》:赃银(贓銀)  拼音:zāng yín
非法获得或来路不明的钱财。《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赃银。」
《國語辭典》:放定  拼音:fàng dìng
旧俗订婚,男方予女方的礼物。多为金珠首饰之类,有放定两次的,分别称为「放小定」与「放大定」。《红楼梦》第八二回:「父亲死得久了,与宝玉尚未放定,这是从那里说起。」
《漢語大詞典》:改折
旧时赋税制度中以其他物品或银两替代原定应交物品的缴纳办法。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漕银之改折,亦为一时凶荒之极,米价腾涌而入价,以俟丰年之补糴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田赋改折则全收银子。”
《漢語大詞典》:例银(例銀)
依照惯例应该给予的银两。红楼梦第七八回:“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嚈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
《漢語大詞典》:月头银(月頭銀)
宋太宗 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帝念边戍劳苦,月赐士卒白金,军中谓之月头银。”
《國語辭典》:银票(銀票)  拼音:yín piào
旧时票号所发行的钞票,票面为银两的称为「银票」,为钱币的称为「钱票」。《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们买了他们栈里一百两银子的货,给了他们一百两一张的银票。」《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周学监拿了他三张银票,回去见了王总教。」
《國語辭典》:窝脱银(窩脫銀)  拼音:wō tuō yín
元代富人对老百姓放高利贷的银子。「窝脱」也作「斡脱」,突厥语,有伙伴之意。元代突厥商人所组商业团体称为「斡脱」,政府为其设置「斡脱所」,通过「斡脱所」所放的高利贷即为「斡脱银」。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我死后,你去催趱窝脱银,就跟寻你那父亲去咱。」
《漢語大詞典》:贴截银(貼截銀)
赠贴漕截的银两。 清 制,征收漕粮,皆随征贴赠银米,以付运丁费用,此项银米, 浙江 称为“漕截”。《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贴现银》:“贴截银:贴,补也。截留送京款项以补办理要务之需,谓之贴截银。”参见“ 贴徵 ”。
《漢語大詞典》:饷鞘(餉鞘)
旧时地方政府装盛送缴中央政府的税收银两所用的木筒。遂以指缴纳的税款。《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四五·驿费二》:“又奏定,各省驛递运送餉鞘等项,额夫不敷,雇觅民夫,以百里为一站,每名每站给银一钱。”《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六○·疆护》:“嗣后凡解送餉鞘,如係经由大道,知会地方官弁护送。”
《国语辞典》:炉房(炉房)  拼音:lú fang
旧时中国北方称兼营民间存、放款、借贷、汇兑的冶铸银两店铺。
《漢語大詞典》:戤银(戤銀)
抵押银两。 明 无名氏 《锦蒲团·赌札》:“果然有处戤银,全仗怂恿。” 清 张大复 《金刚凤》第四出:“众人将你姐姐戤银五两,殯葬了你父娘。”
分類:抵押银两
《漢語大詞典》:改捐
指再捐银两以获取更高官职。《清会典事例·吏部·除授》:“捐升、改捐、降捐、正佐各官,仍发原省。”
《漢語大詞典》:钱平(錢平)
即库平。古时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又是市平,比钱平小一钱三分半。”
《漢語大詞典》:旗扁银两(旗扁銀兩)
清 制,发给新中式举人、进士树旗立匾于宅门的银两。《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乡、会试中式人员,应得旗扁银两及表里缎疋,应照举人、进士例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