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遇险(遇險)  拼音:yù xiǎn
遭遇危险。如:「他遇险以来,至今仍心有馀悸」。
《國語辭典》:运命(運命)  拼音:yùn mìng
气数、命中注定的遭遇。唐。张九龄〈感遇〉诗一二首之七:「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漢語大詞典》:遭旱
遭遇旱灾。后汉书·蔡邕传:“臣伏读圣旨,虽 周成 遇风,讯诸执事, 宣王 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 李贤 注:“诗·大雅·云汉篇序曰: 宣王 遭旱,侧身脩行,欲消去之,故大夫 仍叔 作《云汉》之诗以美之。” 唐 韩愈 《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墓志铭》:“又出库钱二千万,以丐贫民遭旱不能供税者。”
分類:遭遇旱灾
《國語辭典》:遭难(遭難)  拼音:zāo nàn
遭遇灾难。《淮南子。人间》:「凡有道者,应卒而不乏,遭难而能免。」《薛仁贵征辽事略》:「勿为私隙,陛下起兵征辽,军民遭难。」
《漢語大詞典》:遇祸(遇禍)
遭遇祸患。 汉 刘向 《九叹·远逝》:“遭倾遇祸,不可救兮。”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二十回:“ 元景 知已遇祸,入辞老母,整肃衣冠,乘车应召。”
《漢語大詞典》:不耦
(1).不遇;遭遇不顺利。汉书·霍去病传:“诸宿将常留落不耦。”《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作“不遇”。
(2).不得。 汉 王逸 《九思·遭厄》:“志閼絶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原注:“言上天所求不得。”
《漢語大詞典》:濒于(瀕於)
见“ 濒於 ”。
亦作“ 濒于 ”。 指临近某种坏的遭遇。 宋 叶适 《宋武翼郎邵君墓志铭》:“太守极谅君无私,得免,然濒於罪矣。”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率数千疮残之民,疲敝之卒,而抗百万方张之寇,前后几十餘年,濒於陷者屡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三章:“想不到这些红绿的小纸片,把她从濒于绝望的状态中挽救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苦情
悲惨痛苦的遭遇或情况。例如:吐苦情。
凄惨;悲惨。例如:她死得苦情。
《漢語大詞典》:遭祸(遭禍)
遭遇灾祸。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不阵》:“若 楚昭 遭祸,奔 秦 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一从遭祸耶孃死,每日坟陵常祭祀。”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回目:“小侠女重义更原情,怯书生避难翻遭祸。”
《漢語大詞典》:集蓼
谓遭遇苦难。语出《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毛 传:“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 郑玄 笺:“集,会也。” 清 陈梦雷 《〈闲止书堂集钞〉序》:“惴惴渊冰,旦夕集蓼……胥今古才人不幸之遭,咸萃一身。”
分類:遭遇苦难
《國語辭典》:境遇  拼音:jìng yù
境况遭遇。如:「他的境遇一直不好。」
《漢語大詞典》:遘祸(遘禍)
(1).造成祸乱。遘,通“ 构 ”。后汉书·冯衍传下:“忿战国之遘祸兮,憎权臣之擅彊。”
(2).遭遇祸患。后汉书·孔融传:“故 鼂错 念国,遘祸於 袁盎 ; 屈平 悼 楚 ,受譖於 淑 兰 。” 宋 曾巩 《学舍记》:“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
《國語辭典》:命理  拼音:mìng lǐ
天命与自然的法则。如:「他精通命理,常教人如何趋吉避凶。」
《漢語大詞典》:遭困
遭遇困境;遭受穷困。《禅真逸史》第二七回:“趁 杜伏威 遭困,你可如此如此,以解其围,乘机创业。”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当初父亲存日,也曾周济过别人,今日自己遭困,郤谁人来周济我?”
《漢語大詞典》:构祸(構禍,搆禍)
(1).造成祸乱。诗·小雅·四月序:“《四月》,大夫刺 幽王 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 孔颖达 疏:“下国之诸侯又构成其祸乱。”
(2).遭遇灾祸。构,通“ 遘 ”。《诗·小雅·四月》:“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説文竝曰:‘遘,遇也。’‘构’者,‘遘’之叚借。‘构祸’犹云‘遇祸’也。《集传》训为‘遭祸’,得之。”
搆禍:1.制造祸乱。渚宫旧事卷二引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兮王兮听谗邪,枉杀左右寃 伍奢 ,二允怀恨东奔 吴 ,创讎搆祸破国都。”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然浅见之士,方且以败为耻,力欲求胜,以称上心。於是 王韶 搆祸於 熙河 , 章惇 造衅於 梅山 。”
(2).致人于祸。 清 顾炎武 《答张稷若书》:“若欲拱手让之,以博高洁之名,则当 莱 人搆祸之日,便宜舍此而去。”
(3).遭祸。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未几梨园搆祸,各星散, 竹子 遂匿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