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遐襟
广阔的胸怀;远大的抱负。 宋 朱熹 《奉酬丘子野表兄饮酒之句》:“举杯当勿辞,何虑復沉吟。醺酣遗所拘,神虑契遐襟。”
《漢語大詞典》:攀鸿(攀鴻)
喻志向远大。语本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附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闻 汉 相出守,遽彰集凤之仁; 蜀 客寓言,适起攀鸿之志。”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漢語大詞典》:青云心(青雲心)
喻远大的志向。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岁月徒催白髮貌,泥涂不屈青云心。”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葆君青云心,勿吟招隐吟。”
分類:远大志向
《漢語大詞典》:鸿谟(鴻謨)
(1).远大的谋略。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诚高见渊识,石画鸿謨,非公爱我之深,曷得闻此。” 闻一多 《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我们认为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是民族复兴中应有的鸿谟。”
(2).精辟的言论;博大的学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徵义举乎人事,迺圣贤之鸿謨,经籍之通矩也。” 周振甫 注:“鸿謨:大的谋划,指大文章。” 清 蒲松龄 《拟上因经筵讲官进呈尚书四书讲义遂谕礼部刊刻颁行天下群臣谢表》:“鸿謨因凤詔以增辉,圣经得王言而益著。”
《漢語大詞典》:广肆(廣肆)
大店铺。 明 高道素 《上元赋》:“通衢广肆,大邑都城。”
(1).远大而无所收束。韩非子·说难:“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陈奇猷 集释:“ 太田方 曰:‘荀子注:“广读为旷。”’广雅·释詁:‘旷,远也。’”
(2).旷达恣肆。 宋 张耒 《遣忧赋》:“彼方窘我以局促兮,我则顾步而广肆。”
《漢語大詞典》:遐抱
远大的抱负。 唐 武元衡 《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诗:“忧悔耿遐抱,尘埃緇素襟。” 唐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诗:“遐抱清浄理,眷言兰杜幽。”
分類:远大抱负
《漢語大詞典》:遐慨
广阔的胸怀;远大的志气。 晋 孙绰 《贺司空赞》:“哲人遐慨,垂漠澄神。”《宋书·武帝纪中》:“公明发遐慨,抚机电征,亲董侯伯,稜威致讨。”
《漢語大詞典》:遐志
远大的志向。 北齐 刘昼 新论·观量:“人有小察细计者,知其必无遐志广度。”
分類:远大志向
《漢語大詞典》:青云意(青雲意)
喻远大的志趣。 唐 刘长卿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诗:“尚甘黄綬屈,未适青云意。”
分類:远大志趣
《漢語大詞典》:高概
(1).崇高的节操。三国志·蜀志·彭羕传:“高概节行,守真不亏。”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臣闻五十知命,宗师之格言,六百辞满,通贤之高概。”
(2).指节操高尚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高概耻与闒茸为伍,清节羞入饕餮之贯。”
(3).远大的襟怀。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然高概远量,被褐怀玉,守静洁志,无欲於物。”
《漢語大詞典》:遥阔(遥闊)
远大而广阔。 柔石 《一个伟大的印象》:“我们,四十八人,密密地静肃地站着,我们底姿势是同样地镇定而庄严……我们底感情是同样地遥阔、愉快而兴奋。”
分類:远大广阔
《漢語大詞典》:遐略
远大的谋略。《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鲁宗 父子,世为国寃, 太祖 方弘遐略,故 爽 等均 雍齿 之封。” 唐 孟郊 《献襄阳于大夫》诗:“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元 杨奂 《祭国信使王宣抚文》:“公之清衷遐略,高名大节,可以撼天壤,摩日月。”
分類:远大谋略
《漢語大詞典》:远概(遠概)
亦作“远槩”。 远大的气度。《宋书·臧质传》:“臣本凡琐,少无远概,因缘际会,遂班槐鼎,素望既盈,愜心实足。”
分類:远大气度
《漢語大詞典》:侈志
远大的志向,壮志。 清 方文 《田居杂咏》之三:“侈志营四海,岂肯潜一丘。”
《漢語大詞典》:崇邈
高尚远大。 晋 张华 《烈文先生鲍玄泰诔》:“峩峩先生,诞资英俊……抗行崇邈,游心大顺。”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奕奕 冯生 ,哲问允迪……迈心玄旷,矫志崇邈。”
分類:高尚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