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伊优(伊優)  拼音:yī yōu
逢迎谄媚的样子。汉。赵壹〈刺世疾邪赋〉:「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漢語大詞典》:伊优亚(伊優亞)
象声词。学语之声。汉书·东方朔传:“伊优亚者,辞未定也。”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互谈伊优亚,独歌妃呼豨。”
《漢語大詞典》:媚术(媚術)
逢迎谄媚的伎俩。 粤东 闲鹤 《曹汝霖·一日三迁之曹汝霖》:“ 曹 素工媚术, 徐 那 均为所惑。”
《漢語大詞典》:媮佞
逢迎谄媚。 唐 陆龟蒙 《卜肆铭》:“ 蜀 严 之託蓍龟也,以忠孝仁义;后来之託蓍龟也,以媮佞险詖。”新唐书·奸臣传上·陈希烈:“ 天宝 元年,有神降 丹凤门 ,以为 老子 告锡灵符, 希烈 因是上言……其媮佞类如此。”
《漢語大詞典》:偷佞(媮佞)
逢迎谄媚。 唐 陆龟蒙 《卜肆铭》:“ 蜀 严 之託蓍龟也,以忠孝仁义;后来之託蓍龟也,以媮佞险詖。”新唐书·奸臣传上·陈希烈:“ 天宝 元年,有神降 丹凤门 ,以为 老子 告锡灵符, 希烈 因是上言……其媮佞类如此。”
《国语辞典》:善巧便佞  拼音:shàn qiǎo pián nìng
机巧诡诈,逢迎谄媚。唐。陈鸿《长恨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国语辞典》:方正不阿  拼音:fāng zhèng bù ē
为人正直,不逢迎谄媚。《明史。卷一八○。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未免致疑。」也作「方正不苟」。
《国语辞典》:方正不苟  拼音:fāng zhèng bù gǒu
为人正直,不逢迎谄媚。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二。梦幻许昌》:「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也作「方正不阿」。
《国语辞典》:甘言巧辞(甘言巧辞)  拼音:gān yán qiǎo cí
逢迎谄媚的话。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褒客七〉:「便僻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也作「甘言美语」、「甘言好辞」。
《国语辞典》:下坡走马(下坡走马)  拼音:xià pō zǒu mǎ
比喻逢迎谄媚。《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
《国语辞典》:阿意顺旨(阿意顺旨)  拼音:ē yì shùn zhǐ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二。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陷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也作「阿谀顺旨」、「阿谀顺意」。
《国语辞典》:阿谀趋奉(阿谀趋奉)  拼音:ē yú qū fèng
逢迎谄媚,巴结他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所以这些当道大人,俱蒙相爱。」
《国语辞典》:阿谀顺意(阿谀顺意)  拼音:ē yú shùn yì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今者密若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也作「阿意顺旨」、「阿谀顺旨」。
《国语辞典》:阿谀顺旨(阿谀顺旨)  拼音:ē yú shùn zhǐ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明史。卷一八一。徐溥传》:「非欲其阿谀顺旨,惟言莫违也。」也作「阿意顺旨」、「阿谀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