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矫揉(矯揉)  拼音:jiǎo róu
1.屈伸。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蹊要所司,职在镕裁,檃括情理,矫揉文采也。」也作「矫輮」。
2.故意做作、不自然。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出:「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锼矫揉,虫技轰轰。」
《漢語大詞典》:过形(過形)
过分地表现。 严秀芳 《贞操》:“我以为女子从前受贞操的压迫,是不对的;现在的过形放荡,也是错误的。”
《國語辭典》:臃肿(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疮。《战国策。韩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
2.形容笨重、肥胖、不灵巧。南朝梁。何逊〈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唇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须。」也作「拥肿」。
《漢語大詞典》:冗滥
1.亦作"冗滥"。
2.谓过分庞杂而无必要的限制。
《國語辭典》:径庭(徑庭)  拼音:jìng tíng
1.相差甚远。如:「大相径庭」。也作「径廷」、「径庭」。
2.经过庭中。《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孔子径庭而趋,历级而上。」
《國語辭典》:径庭(逕庭)  拼音:jìng tíng
相距极远。《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金。郦权〈白鹤璧游善应洹山〉诗:「感物复叹嗟,醉语忽径庭。」也作「径廷」、「径庭」。
《國語辭典》:斤斤  拼音:jīn jīn
1.明察。《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汉。毛亨。传:「斤斤,明察也。」
2.谨慎。《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聊斋志异。卷一二。锦瑟》:「婢颇风格,既熟,颇以眉目送情。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跌。」
3.每一细小处,或对于每一细小处。如:「斤斤爱惜」、「斤斤于小节」。
《國語辭典》:贪欲(貪欲)  拼音:tān yù
过度求索的欲念。如:「节制贪欲,可以使人心清如水。」
《國語辭典》:贪欲(貪慾)  拼音:tān yù
贪婪的欲望。《文选。张衡。东京赋》:「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西游记》第三七回:「我却不是贪欲贪嗔之类。我本是个光明正大之僧,奉东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者。」
《漢語大詞典》:重拂
过分违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鸽异:“长者之求,不可重拂。”
分類:过分违背
《漢語大詞典》:过求(過求)
(1).过早求得。左传·文公六年:“秋, 季文子 将聘於 晋 ,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 文子 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八月乙亥, 晋襄公 卒。”
(2).过分地求取。《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 寿春 一县之人,不曾欠公的,岂可过求。”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还有两位佳人替你做伴,少不得就过求了。”
《國語辭典》:过言(過言)  拼音:guò yán
过分的言论。《楚辞。屈原。九章。惜诵》:「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漢語大詞典》:过事(過事)
(1).过错;错事。荀子·臣道:“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殞社稷之惧也。”《后汉书·桓谭传》:“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 宋 张庭坚 《惟几惟康其弼直》:“是以虑无遗策,举无过事。”
(2).谓事情办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阮光禄 赴山陵,至都,不往 殷 刘 许,过事便还。”
(3).过分地做某种活动。 清 陈文述 《秦淮感郑妥娘事》:“ 孔东塘 《桃花扇》乐府过事丑詆,因为正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小品文本无功过,今之被人诟病,实因过事张扬。”
(4).方言。办婚事。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 地头蛇 ﹞随手脱下个金戒指,又掏出三百块鬼子票,递给 张老汉 说:‘这是彩礼,一应花消齐由我出。唔,初五过事吧!’” 孙犁 《白洋淀纪事·正月》:“他们明天就过事,我们贫农团叫我代表,向你提出来,这件亲事,我们要热闹热闹。”
(5).过问。《中国民间故事选·捻军的故事》:“也没等让让,端起酒就喝,见菜就吃,转眼的工夫,一桌子酒菜没让 老僧王 过事,他都干完了。”
《國語辭典》:致哀  拼音:zhì āi
表示哀悼之意。如:「他前往丧家致哀慰问。」
《漢語大詞典》:过忧(過憂)
(1).过分地担忧。 宋 曾巩 《救灾议》:“今仓库之积,尚可以用,独安可以过忧将来之不足。”
(2).不必忧虑而忧虑。 宋 朱松 《吉贝》诗:“炎海霜雪少,畏寒直过忧。”
《國語辭典》:逾分  拼音:yú fèn
过分。如:「对于你这样逾分的要求,我是不可能接受的。」
《國語辭典》:过誉(過譽)  拼音:guò yù
自谦之词,指过分称赞。《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曹操逐一览毕,笑曰:『诸公佳作,过誉甚矣。』」也作「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