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蹄子  拼音:tí zi
1.牛马等的脚。《水浒传》第五七回:「三千连环甲马,有停半被钩镰鎗拨倒,蹄子动旦,剥去皮甲,把来做菜马食。」《荡寇志》第三回:「希真叫保儿外面坐地,跟那娘子进里面天井内看时,吃那一惊,只见那马栓在糟边,垂著头啃那蹄子。」
2.猪蹄。《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匮台上盘子里盛著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只见他拿筷子把蹄子皮一块一块夹碎,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3.骂人的话。《红楼梦》第二一回:「平儿疯魔了。这蹄子认真要降伏我,仔细你的皮要紧。」《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谁知越劝她倒把劝翻了,张口『娼妇』,闭口『蹄子』。」
《國語辭典》:小蹄子  拼音:xiǎo tí zi
骂年轻女孩或婢女的话。《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像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
《国语辞典》:牛蹄子  拼音:niú tí zi
对道士的称呼。《西游记》第二四回:「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泼牛蹄子去讲甚么?」
分类:道士称呼
《漢語大詞典》:凿蹄(鑿蹄)
(1).指钉马掌。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驄马新凿蹄,银鞍被来好。”
(2).指钉上马掌的蹄子。 明 杨慎 《莋马行》:“莋马出 滇 西,青金护凿蹄。”
分類:上马蹄子
《國語辭典》:马蹄(馬蹄)  拼音:mǎ tí
1.马足底由皮肤衍生而来的角质鞘。唐。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后面马蹄一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
2.《庄子》书的篇名。全篇以马为譬喻,申明老子所言「无心作为,人民自然感化;清静不扰,人民自然正当」的旨意。
3.荸荠的别名。参见「荸荠」条。
《漢語大詞典》:马蹄草(馬蹄草)
莼菜的别名。见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莼
分類:莼菜
《漢語大詞典》:豚蹄
亦作“ 豚蹏 ”。 猪蹄子。史记·滑稽列传:“ 髡 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古赋一:“谨无豚蹏壶酒,有穰穰满家之祈。”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青梅 偶致其家,见生据石啖糠粥;入室与生母絮语,见案上具豚蹄焉。”
分類:猪蹄蹄子
《漢語大詞典》:牛蹄
牛的蹄子。亦指牛蹄踏出的印迹。喻极其狭小的境地。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 长安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亮 反裘负薪,里尽毛殫……行兵於井底,游步於牛蹄。”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 赫尔图门 ﹞但及人天小教,此固可以家説户知者,然非所论於大乘。后之作者,无纳沧海於牛蹄可也。”
《國語辭典》:马蹄铁(馬蹄鐵)  拼音:mǎ tí tiě
1.为防止马蹄受伤,装订在马蹄上的蹄型铁。也称为「马掌」。
2.形状与马蹄相似的磁铁。
《国语辞典》:漏蹄  拼音:lòu tí
一种动物疾病。牲口害此病时,蹄子上有白粉,有的甚至有洞,使得牲口疼痛,无法走路。《梁书。卷二七。列传。明山宾》:「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