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赤壁  拼音:chì bì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内:(1)位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于此。(2)位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为苏轼赤壁赋所咏之地。(3)位武昌县东南。也称为「赤矶」。(4)位汉阳县沌口的临嶂山,与乌林峰相对。
《漢語大詞典》:赤鼻矶(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黄州市 城西北 江 滨,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称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东坡》诗:“ 赤鼻磯 头横曙烟, 吴王城 下浪连天。”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黄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汉川门 外,屹立 江 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苏軾 以为 周瑜 败 曹公 处,非也。”亦作“ 赤壁磯 ”。 元 宋方壶 《梧叶儿·怀古》曲:“ 黄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为?都打入渔樵话里。”
《漢語大詞典》:赤壁矶(赤壁磯)
见“ 赤鼻磯 ”。
《漢語大詞典》:赤鼻矶(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黄州市 城西北 江 滨,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称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东坡》诗:“ 赤鼻磯 头横曙烟, 吴王城 下浪连天。”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黄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汉川门 外,屹立 江 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苏軾 以为 周瑜 败 曹公 处,非也。”亦作“ 赤壁磯 ”。 元 宋方壶 《梧叶儿·怀古》曲:“ 黄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为?都打入渔樵话里。”
《國語辭典》:赤壁赋(赤壁賦)  拼音:chì bì fù
文章名。宋苏轼所撰。有前、后〈赤壁赋〉,为苏轼谪居黄州时,与宾客泛舟游湖北省黄冈县城外赤鼻矶后所写的作品。文中借曹操、周郎之事,兴发万物兴衰消长之理,吐语高妙,为散赋的代表作。
《国语辞典》:后赤壁赋(后赤壁赋)  拼音:hòu chì bì fù
文章名。为宋朝苏轼贬官黄州时,与宾客游赤壁之后所写的作品。为使与前赤壁赋有所区别,此篇遂题为后赤壁赋。明朝张瑞图曾将其写成书法作品,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语辞典》:鏖兵赤壁  拼音:áo bīng chì bì
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比喻艰苦作战,获取胜利。参见「赤壁鏖兵」条。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幼习兵书苦用功,鏖兵赤壁显威风,曹刘岂是无雄将,只俺周郎名振大江东。」
分类:艰苦作战
《国语辞典》:赤壁鏖兵  拼音:chì bì áo bīng
鏖兵,双方战争激烈,死伤众多。赤壁鏖兵指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与曹操苦战,最后大破曹兵,形成三国鼎立的事。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三国演义》第四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后亦用以比喻历经艰苦奋战,终于获取胜利。也作「鏖兵赤壁」。
《国语辞典》: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拼音:chì bì huái gǔ
1.宋苏轼所作〈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为苏轼游历赤壁后所写的作品。
2.诗名。清秋瑾所作。七言绝句。全诗为:「潼潼水势响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馀红。」
《国语辞典》: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拼音:chì bì zhī zhàn
东汉建安十三年(西元208),曹操统一北方,本欲乘胜灭吴,统一天下,然孙权与刘备合力抵禦,十月战于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分类字锦》:赤壁烧营(赤壁烧营)
吴志周瑜传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曹公入荆州权遣瑜及程普等逆曹公遇于赤壁曹公军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顾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分类:将领
《分类字锦》:赤壁风月(赤壁风月)
黄庭坚 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