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赔款(賠款)  拼音:péi kuǎn
1.赔偿损坏或遗失物品的款项。如:「毁坏公物,可是要赔款的喔!」
2.战败国向战胜国补偿作战损失的费用。《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有几位督抚又见机,就随便拿几个人去搪塞,如今捉到了凶手不算,还要赔款。」《孽海花》第六回:「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折冲樽俎的大功,国人应该纪念不忘的了!」
《国语辞典》:庚子赔款(庚子赔款)  拼音:gēng zǐ péi kuǎn
西元一九○○年,时值庚子,义和拳乱,引起八国联军攻打满清。翌年签订辛丑和约,其中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釐,本息共白银九亿八千二百馀万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此项赔款称为「庚子赔款」。
《国语辞典》:割地赔款(割地赔款)  拼音:gē dì péi kuǎn
两国相战,战败一方,在不平等条约下,割让一部分国土及赔偿金额。如:「满清腐败,每次战败,都以割地赔款解决,使国家元气大伤。」
《漢語大詞典》:赔费(賠費)
(1).赔贴花费。《水浒传》第一○三回:“如是月餘,被 张管营 或五棒,或十棒,或二十,或三十,前前后后,总计打了三百餘棒,将两腿都打烂了,把 龚端 送的五十两银子,赔费得罄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光阴捻指,不觉赔费五六年,家道萧索,衣食不足。”
(2).犹赔款。清史稿·邦交志六:“初, 日 人志在 朝鲜 ,至是并欲 中国 割地赔费,指索 臺湾 。”
分類:赔款花费
《漢語大詞典》:赔饷(賠餉)
赔款。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洪观察书》:“幸而获胜,则其责赔餉於敌国者,动以数千万计。”
分類:赔款
《漢語大詞典》:赔价(賠價)
赔款。 胡祖德 《沪谚外编·上海歌》:“忆昔 道光 廿二年, 林文忠 禁吸洋烟,烧尽 英 烟二千万,议和赔价罪充边。”
分類:赔款
《漢語大詞典》:关余(關餘)
旧 中国 关税自1842年起,陆续作为各种外债、赔款的担保,每年关税收入,在尽先归还外债、赔款及支付海关经费后,所馀之款由 中国 政府收用,称“关餘”。 孙中山 《革命成功始得享国民幸福》:“这次我们争关馀,外国派了二十几只兵船,到 白鹅潭 来示威。”
《漢語大詞典》:昭信票
清 政府为偿付对 日 赔款于1898年发行的国内公债。 清 余栋臣 《余栋臣告示》:“本义民行不苦饥,事有必成,则 日本 兵合二百兆之款,本国昭信票十千万之数,仁厚吾民一切免矣。”
《国语辞典》:和平条约(和平条约)  拼音:hé píng tiáo yuē
为终止国际战争而缔结的条约。内容包含释放俘虏、赔款、割地等项。
《国语辞典》: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  拼音:guó jì qīng suàn yín há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为了清理赔款及战争债务,于西元一九三○年正式成立的银行。行址设于瑞士巴塞尔。其业务迭有变化,但主要功能仍在促进主要财政及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