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饭牛(飯牛)
(1).喂牛,饲养牛。庄子·让王:“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
(2).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序:“短衣饭牛而至旦,业已归耕;搢笏笼鸽以放生,末由旅贺。”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林璐 《丁药员外传》:“卜筑东冈,躬自饭牛。”
(3).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 百里徯 , 秦国 之饭牛者也, 穆公 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 宁戚 欲干 齐桓公 ,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 齐 ,暮宿於郭门之外。 桓公 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 饭牛居车下,望 桓公 而悲,击牛角疾歌。 桓公 闻之,抚其僕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卜式 拔於芻牧, 弘羊 擢於贾竖,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國語辭典》:璠玙(璠璵)  拼音:fán yú
一种产于鲁国的美玉。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出:「况累累数对璠玙,更纤纤一双花蕊。」
《國語辭典》:玙璠(璵璠)  拼音:yú fán
1.美玉、宝玉。汉。桓宽《盐铁论。晁错》:「夫以玙璠之玼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五》:「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
2.比喻美好的品德或人物。《文选。曹植。赠徐干诗》:「亮怀玙璠美,积久德逾宣。」唐。杜甫〈贻华阳柳少府〉诗:「吾衰卧江汉,但愧识玙璠。」
《國語辭典》:玄珠  拼音:xuán zhū
1.黑色的珠子。《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2.比喻道的本体。《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谟神睿而为言。」
《國語辭典》:一毛  拼音:yī máo
1.一根毛。指细小微不足道的东西。《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2.比喻年少有才能。唐。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诗:「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
3.币制一圆的十分之一。也称为「一角」。
《國語辭典》:凤毛(鳳毛)  拼音:fèng máo
1.凤凰的羽毛。
2.称誉人文采俊秀,能继承其父风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人。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國語辭典》:潜龙(潛龍)  拼音:qián lóng
潜伏隐藏的龙。比喻隐而未显的圣人或遭时不遇的英雄。《易经。乾卦。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昔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欲立陈思王子建为社稷主;不幸奸谗交集,岁久潜龙。」
《漢語大詞典》:众贤(衆賢)
(1).众多的贤人。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传》:“寡人获先人之功,寄於众贤之上,夙兴夜寐,未尝敢怠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詵詵众贤,千载一遇。”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姦之去,如距斯脱。”
(2).谓使贤才增多。墨子·尚贤上:“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漢語大詞典》:六条(六條)
(1). 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西晋 北周 也有六条诏书。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职务和职权。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义恭 既至,劝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书六条事,假黄鉞。”旧唐书·哀帝纪:“左僕射 裴枢 、右僕射 崔远 ……须离八座之荣,尚付六条之政,勉思咎己,无至尤人。” 清 钱谦益 《浙江嘉兴府推官姚钿授文林郎制》:“郡国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条,而观中五刑也。”
(2).指 晋 诸郡中正荐举贤才的六项标准。晋书·武帝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復,六曰学以为己。”
《國語辭典》:俊彦(俊彥)  拼音:jùn yàn
才智优异的美士。《书经。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儒林外史》第四五回:「风尘恶俗之中,亦藏俊彦;数米量柴之外,别有经纶。」
分類:杰出贤才
《漢語大詞典》:养贤(養賢)
(1).供养贤才。易·颐:“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汉 刘向 新序·刺奢:“ 宣子 曰:‘彼君子也,以养贤为富;我鄙人也,以鐘石金玉为富。’” 明 刘基 《连珠》之十七:“以道养贤,则四方之民听声而来。”
(2).保持、培养才德。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耿介非持禄,优游是养贤,冰清临 百粤 ,风靡化 三川 。”
《漢語大詞典》:起蛰(起蟄)
惊起蛰伏的虫、兽。比喻使隐逸的贤才出为世用。 宋 苏轼 《海市》诗:“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清 吴嘉纪 《题舒栖赠徐蓂阶》诗:“谷风稍起蛰,薆薆入闲门。” 清 屠倬 《冬暖行》:“闭藏不密阳气泄,奋雷起蛰阴惨舒。”
《國語辭典》:鹗荐(鶚薦)  拼音:è jiàn
汉代孔融在上疏皇帝时,推荐祢衡的才能有如善于捕鱼的鹗鸟,超出当朝百官之上。故后世以鹗荐表示保荐、推荐。见《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
《漢語大詞典》:集凤(集鳳)
(1).谓凤停于树。 南朝 陈 贺循 《赋得夹池修竹诗》:“来风韵晚逕,集凤动春枝。”后因以比喻聚集贤才。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议堂犹集凤, 贞观 是元龟。”
(2).谓时世清平。语出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礼斗威仪》:“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凤集於林菀。”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书》:“闻 汉 相出守,遽彰集凤之仁; 蜀 客寓言,适起攀鸿之志。”
《國語辭典》:制举(制舉)  拼音:zhì jǔ
1.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2.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
《漢語大詞典》:诸彦(諸彦)
众贤才。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唐 杜甫 《积草岭》诗:“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 宋 王安石 《次杨乐道韵·后殿朝次偶题》:“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分類: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