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赠助(贈助)
谓帮助治丧而赠以财货衣帛等。梁书·孝行传·韩怀明:“十五丧父,几至灭性,负土成坟,赠助无所受。”
《漢語大詞典》:财贝(財貝)
财货,钱财。 南朝 梁 周颙 《与何胤论止杀书》:“财贝之一经盗手,犹为廉士所弃。” 臧克家 《中原的胳膀》诗:“他的财贝,杀了他的身子。”
分類:财货钱财
《漢語大詞典》:公货(公貨)
官府所有的财货。逸周书·允文:“公货少多,振赐穷士。救瘠补病,赋均田布。” 朱右曾 校释:“公货,在公之货,如鹿臺之钱,鉅桥之粟是也。”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 韦昭 注:“货,珠玉之属,自然物也。”
分類:官府财货
《漢語大詞典》:黩财(黷財)
贪求财货。 明 文徵明 《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诗:“忆昔憸人贿为囿,黷财更假狂阉手。”
分類:贪求财货
《漢語大詞典》:卖厅角(賣廳角)
指依托官府,赚人财货。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远嫌:“词理甚亏之人,往往辐凑其门,而请託之路开矣,甚者卖厅角,打笔套。”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七:“京师依託官府赚人货者,名撞太岁, 吴中 名卖厅角, 江西 名树背张风。”
《漢語大詞典》:贸化(貿化)
买卖财货。化,“ 货 ”的古字。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史德:“夫 刘氏 以谓有学无识,如愚估操金,不解贸化。”
分類:买卖财货
《漢語大詞典》:赆贽(贐贄)
亦作“賮贄”。 进贡用的财货礼物。文选·左思〈魏都赋〉:“襁负賮贄,重译贡篚。” 张载 注:“賮,礼贄也。” 吕向 注:“賮贄,其土物也。”
《國語辭典》:贪财好色(貪財好色)  拼音:tān cái hào sè
贪爱钱财,喜好女色。《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亚父范增说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英烈传》第一三回:「廖永忠数出多人,俱是贪财好色的,那里是英雄出世之主。」
《漢語大詞典》:息币(息幣)
谓积压财货。史记·货殖列传:“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司马贞 索隐:“久停息货物则无利。”
分類:积压财货
《漢語大詞典》:兴殖(興殖)
增殖财货。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 刘方遇 家财数十万……有 田令遵 者, 方遇 之妻弟也,善货殖。 方遇 以所积财令 令遵 兴殖也。”
《国语辞典》:实质所得(实质所得)  拼音:shí zhí suǒ dé
名目所得受通货膨胀影响后,实际可购买财货的能力。此以购买力来表现的所得,称为「实质所得」。
《国语辞典》:公有财货(公有财货)  拼音:gōng yǒu cái huò
一种经济财货。任何人都能自该财货获得满足,且其满足程度并不会因他人获得满足而减少,如公园、桥梁等。
《国语辞典》:公卖利益(公卖利益)  拼音:gōng mài lì yì
政府因独占某种财货的产销所获取的财政收入。
《国语辞典》:经济成本(经济成本)  拼音:jīng jì chéng běn
经济学所谓的成本,是指为了生产该财货,足以诱使生产因素愿意参加该一生产行列所必须的货币支出。
《国语辞典》:经济活动(经济活动)  拼音:jīng jì huó dòng
人类为满足生存要求及生活欲望,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及财货所从事的各种生产、交换、销售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