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康乐(康樂)  拼音:kāng lè
1.安乐。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二。正失。孝文帝》:「天下殷富,百姓康乐。」
2.古代的一种舞曲。《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漢語大詞典》:陶谢(陶謝)
晋 末 南朝 宋 初诗人 陶潜 、 谢灵运 的并称。 陶 善写田园诗, 谢 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 陶 谢 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仇兆鳌 注:“ 钟嵘 《诗品》:‘ 陶潜 诗,其源出於 应璩 ,又协 左思 风力。 谢灵运 诗,其源出於 陈思 ,杂有 景阳 之体。’”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至於诗亦然, 苏 李 之天成, 曹 刘 之自得, 陶 谢 之超然,盖亦至矣。”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诗之四:“ 陶 谢 与 李 杜 ,大冶归陶鎔。”
《漢語大詞典》:鲍谢(鮑謝)
(1). 南朝 诗人 鲍照 和 谢朓 的并称。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五:“赋诗何必多,往往凌 鲍 谢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南史谓 鲍照 、 谢元暉 为 鲍 谢 。”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 苏 李 属和之篇, 鲍 谢 酣吟之响,若喷薄出之,而大珠小珠相错落也。”
(2). 南朝 诗人 鲍照 和 谢灵运 的并称。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寄我五字诗,句法窥 鲍 谢 。” 史容 注:“ 明远 、 灵运 。”
(3). 唐 人 鲍防 和 谢良弼 的并称。 鲍防 为 德宗 时礼部侍郎,工诗,讥切当世,与中书舍人 谢良弼 友善,人称 鲍 谢 。参阅唐诗纪事四七。
《漢語大詞典》:谢守(謝守)
指 谢灵运 。 灵运 曾为 永嘉 太守,故称。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唐 严维 《赠送崔子向》诗:“新诗踪 谢守 ,内学似 支郎 。”
《漢語大詞典》:谢生(謝生)
(1).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宋 姜夔 《水调歌头》词:“不问 王郎 五马,颇忆 谢生 双屐。”参见“ 谢公屐 ”。
(2).死去。《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王夫人成公氏墓志》:“大 隋 大业 七年七月五日谢生於世,寿考六十有九。”
《國語辭典》:谢公屐(謝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东晋时,谢灵运所发明的一种木屐,用来游山玩水。上山时拿掉木屐前齿,下山时去掉木屐后齿,以保持身体重心,方便游玩。今指从事旅游、登山所穿的鞋。见《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唐。陆龟蒙〈任诗〉:「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也称为「登山屐」、「谢屐」。
《漢語大詞典》:颜谢(顔謝)
南朝 宋 诗人 颜延之 与 谢灵运 的并称。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与 陈郡 谢灵运 俱以词彩齐名,自 潘岳 、 陆机 之后,文士莫及也, 江 左称 颜 谢 焉。”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世业大小礼,近通 颜 谢 诗。”
《漢語大詞典》:谢监(謝監)
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灵运 曾征为秘书监,故称。 唐 杨巨源 《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诗:“ 谢监 逢酒时, 袁生 闭门月。”
《漢語大詞典》:谢临川(謝臨川)
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因其曾为 临川 内史,故称。 唐 王表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诗:“闻説鶯啼却惆悵,诗成不见 谢临川 。”
《漢語大詞典》:陆谢(陸謝)
晋 陆机 和 南朝 宋 谢灵运 的并称。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乃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 邹 枚 ,方驾 陆 谢 。” 明 张居正 《祭秦白崖先生文》:“含菁咀华,怀珍抱璞,揖 班 扬 ,掩 陆 谢 。”
《漢語大詞典》:曹谢(曹謝)
曹植 、 谢灵运 的并称。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事业窥 皋 稷 ,文章蔑 曹 谢 。” 宋 晁补之 《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子常妙工诗, 苏 李 掩 曹 谢 。”
《漢語大詞典》:潘陆颜谢(潘陸顔謝)
西晋 文学家 潘岳 、 陆机 和 南朝 宋 文学家 颜延之 、 谢灵运 的并称。《宋书·谢灵运传论》:“ 张 蔡 曹 王 ,曾无先觉, 潘 陆 颜 谢 ,去之弥远。”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远则 杨 马 曹 王 ,近则 潘 陆 颜 谢 。”
《漢語大詞典》:南楼(南樓)
(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漢語大詞典》:谢家(謝家)
(1).指 晋 太傅 谢安 家。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 清 乐钧《耳食录·张碧云》:“今则 谢 家月冷,燕子重来。 郑 曲花残,鸚哥不语。” 田汉 《关汉卿》第三场:“晚生是白璧、黄金都不羡,只要 谢 家堂上燕。”参见“ 谢家咏雪 ”、“ 谢家轻絮 ”。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家。 灵运 于 会稽 始宁县 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 唐 李端 《鲜于少府宅看花》诗:“ 谢 家能植药,万簇相縈倚。” 唐 杨巨源 《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诗:“芳菲迟最好,唯是 谢 家怜。”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石曼卿诗》:“ 石曼卿 《题张氏园亭》云:‘亭馆连城敌 谢 家,四时园色鬪明霞。’”
(3).指 南朝 齐 谢朓 家。 唐 李涉 《谢王连州送海阳图》诗:“ 谢 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 楚 囚。”
(4).指闺房。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香雾薄,透重幙,惆悵 谢 家池阁。” 华锺彦 注:“ 唐 李太尉 德裕 有妾 谢秋娘 ,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词人因用其事,而称 谢 家。盖泛指金闺之意,不必泥於 秋娘 也。” 五代 张泌 《寄人》诗:“别梦依依到 谢 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國語辭典》:三绝(三絕)  拼音:sān jué
1.三次断绝。比喻勤于诵读。《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宋。苏轼〈夜梦〉诗:「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2.三种卓越超绝的才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书绝、痴绝。」《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漢語大詞典》:翻经(翻經,繙經)
(1).指翻译佛经。 隋 杜宝 《大业杂记》:“门南 洛水 有 翊津桥 ,通翻经道场。” 唐 温庭筠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 客儿 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按, 客儿 , 谢灵运 小字。
繙經:1.犹读经。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繙经梵夹字,爇鼎水沉烟。”
(2).台名。在今 江西省 临川市 。 南朝 宋 谢灵运 为 临川 内史,于府治南 宝应寺 翻《涅槃经》,因凿池为台,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曰 翻经台 。 唐 颜真卿 有《抚州宝应寺翻经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