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诽谤(誹謗)  拼音:fěi bàng
散布不实言论而损坏他人名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红楼梦》第九回:「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
《國語辭典》:诽谤之木(誹謗之木)  拼音:fěi bàng zhī mù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桥边,供人书写谏言。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任人书写政治得失,称为「诽谤之木」。《淮南子。主术》:「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国语辞典》:口头诽谤(口头诽谤)  拼音:kǒu tóu fěi bàng
用不实的言语说某人的坏话,期使大家都误信此人为坏人。
《国语辞典》:诽谤罪(诽谤罪)  拼音:fěi bàng zuì
法律上指使他人名誉受损害为目的,而指摘或传述其丑行以达于公众者,称为「诽谤罪」。
《國語辭典》:诽谤之木(誹謗之木)  拼音:fěi bàng zhī mù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桥边,供人书写谏言。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任人书写政治得失,称为「诽谤之木」。《淮南子。主术》:「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國語辭典》:非毁(非毀)  拼音:fēi huǐ
诽谤、诋毁。《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简易不修威仪,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分類:诽谤诋毁
《漢語大詞典》:造谤(造謗)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史记·李斯列传:“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羣下以造谤。”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 宋 李纲 《与政府书》:“ 球 缘此种种造谤,又尝为 韩世忠 下营妇殴击。”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予北渡后,献书中令君,荐诸名士,而造谤者,即书中所荐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訾訾
亦作“訿訿”。
(1).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 毛 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 朱熹 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 毛 传:“皐皐,顽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
(2).诋毁;诽谤。荀子·非十二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暝暝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 杨倞 注:“谓憎疾毁訾也。”《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明 唐顺之 《答王北厓郡守论》:“今之万口訿訿喧然称不便者,未必尽出於官户豪民,而往往多出於穷僻困阨之小民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妹曰:‘所可虑者,东邻 钟八 耳,平日訿訿,好瑕疵乡里。’”
《漢語大詞典》:飞谤(飛謗)
诽谤;诬蔑。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始以飞谤生衅,终成公议抵刑。”新唐书·魏徵传:“ 徵 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 宋 戴埴 鼠璞·唐进士贬官:“《緗素杂记》《禹锡嘉话》载 贾岛 事,一谓累举不第, 文宗 时,坐飞谤贬 长江 簿,一谓 岛 为僧居 法乾寺 。”
分類:诽谤诬蔑
《漢語大詞典》:谤诽(謗誹)
诽谤。旧唐书·高骈传:“若此时谤诽忠臣,沉埋烈士,匡復宗社,未见有期。”
分類:诽谤
《漢語大詞典》:讟谤(讟謗)
诽谤。楚辞·九章·惜往日:“何贞臣之无辠兮,被讟谤而见尤!”
分類:诽谤
《漢語大詞典》:訾言
诽谤。《商君书·慎法》:“夫以法相治,以数相举者不能相益,訾言者不能相损。”
分類:诽谤
《漢語大詞典》:谮谤(譖謗)
犹诽谤。六度集经·忍辱度天极章:“两舌恶駡,妄言綺语,譖谤邪伪,口过都絶。” 明 杨柔胜《玉环记·范张别皋》:“不听良言,徒招譖谤。”
分類:诽谤
《漢語大詞典》:非訾
诽谤;诋毁。非,通“ 诽 ”。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 唐 白居易 《伤唐衢》诗之二:“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分類:诽谤诋毁
《漢語大詞典》:谤说(謗説)
诽谤。《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公子 朔 又与 齐姜 谤説 急子 ,因生母死於非命,口出怨言,日后要将母子偿命。”
分類:诽谤
《漢語大詞典》:假谤(假謗)
诽谤。宋书·谢灵运传:“今影迹无端,假谤空设,终古之酷,未知或有。”
分類: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