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读书(讀書)  拼音:dú shū
阅读书籍。《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國語辭典》:读书人(讀書人)  拼音:dú shū rén
知识分子、士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只要是读书人,后生些的便好了,地方不论远近。」《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拼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糟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分类字锦》:映读书楼(映读书楼)
徐夤 钓丝竹诗 湖边旧栽处,长映读书楼。
分类:
《國語辭典》:映雪读书(映雪讀書)  拼音:yìng xuě dú shū
形容在困苦的环境中勤奋读书。参见「映雪」条。元。苏彦文〈斗鹌鹑。天寒地冷套。紫花儿序〉曲:「休强呵映雪读书,且免了这扫雪烹茶。」
《分类字锦》:折节读书(折节读书)
北史魏收传收少机警不持细行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分类:知耻
《分类字锦》:闻读书声(闻读书声)
杜光庭女学洞记其东女学崖壁悬绝洞门在崖面跻攀不及夜往往闻读书之声
《国语辞典》:牧羊读书(牧羊读书)  拼音:mù yáng dú shū
三国时魏人王象替人牧羊而读书不辍。典出《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后用以形容苦学。
《国语辞典》:挂角读书(挂角读书)  拼音:guà jiǎo dú shū
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比喻人勤奋读书。如:「你要有挂角读书的精神,成绩自然会突飞猛进。」
分类:勤奋读书
《国语辞典》: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  拼音:dú shū pò wàn juàn
读完一万卷书。形容读过很多书。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八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程事业,岂期中路惹灾迍。」
《国语辞典》: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拼音:sān rì bù dú shū,miàn mù kě zēng
形容人不努力充实学问,以致孤陋寡闻,令人厌恶。如:「『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工作之馀,也应多读好书充实自己。」
《国语辞典》: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拼音:wàn bān jiē xià pǐn,wéi yǒu dú shū gāo
(谚语)各行各业均属下等,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国语辞典》:映月读书(映月读书)  拼音:yìng yuè dú shū
南齐江泌晚上藉著月光读书的故事。典出《南齐书。卷五五。孝义传。江泌传》。后形容勤奋苦读。《宋史。卷三四三。陆佃传》:「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
《国语辞典》:读书三馀(读书三馀)  拼音:dú shū sān yú
适宜读书的三种馀暇。指冬天、夜晚、阴雨天。《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
《国语辞典》:读书识字(读书识字)  拼音:dú shū shì zì
常阅读书籍而知晓文字。《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
《国语辞典》:读书三到(读书三到)  拼音:dú shū sān dào
眼到、口到、心到,是教人读书的方法。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第四》:「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分类:教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