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人证
指供
证言
诱供
干证
法警
犯证
《國語辭典》:人證  拼音:rén zhèng
诉讼时由證人的陈述事实以为證据,称为「人證」。《老残游记》第一八回:「白公又道:『所有以前一切人證,无庸取保,全行释放。』」
《漢語大詞典》:指供
审讯人员指定被告按主观性审判意图招供
证人指出案犯特征,提供有关证据。例如:指供是审判的一个重要环节。
《國語辭典》:證言  拼音:zhèng yán
做證的言词。如:「车祸目击者的一席證言,让酒驾肇事者无法遁逃。」
分類:证人
《漢語大詞典》:诱供(誘供)
诱使刑事被告人或证人按侦查、审判人员的主观意图或推断进行供述。《人民日报》1980.7.21:“如果是指供、诱供,那同样是逼供信的违法行为,必须严禁。”
《國語辭典》:干證  拼音:gān zhèng
与诉讼案有关系的證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县主问众干證口词,也有说打倒的,也有说推跌的」。《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不想被庵里邻居牵去杀了,所以来告状,就带施牛的这个人做干證。」
分類:讼案证人
《國語辭典》:法警  拼音:fǎ jǐng
法院中担任押送或戒护犯人、传唤当事人、證人和维持法庭秩序等职务的警察。
《漢語大詞典》:犯证(犯證)
亦作“ 犯証 ”。
(1).干证。指诉讼双方的有关证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官府看见诉语希奇,弔取前日一干原被犯证里邻问他,他们众口如一説。”
(2).指犯人与干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后刻某县正堂为某事仰本告某,持票着同约地即拘,后开犯証,赴县听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