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厂(神廠)
指 明 代皇帝设立的宦官特务机关东厂、西厂。 明 李梦阳 《玄明宫行》:“神厂择木内苑竭,官阬选石西山空。”
《国语辞典》:报禁(报禁)  拼音:bào jìn
限制报社设立、报纸张数及报导内容尺度的相关规定。如:「报禁一解除后,报纸的种类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国语辞典》:专户(专户)  拼音:zhuān hù
专为某一目的或对象所设立的汇款帐户。如:「爱心专户」、「救灾专户」。
《国语辞典》:板门店(板门店)  拼音:bǎn mén diàn
地名。位于朝鲜半岛中部,依韩战停战协定设立之非军事区中央分界线的西端。因西元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韩战双方的停战协定在此签字而知名于世。
《國語辭典》:阴阳学(陰陽學)  拼音:yīn yáng xué
1.元、明时,曾设置阴阳学官,掌管天文、占候、星卜等事。
2.阴阳家之学。
《漢語大詞典》:译署(譯署)
清 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严复 《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
《国语辞典》:研究所  拼音:yán jiù suǒ
1.大学中独立设置招收研究生并授予研究所学位的单位。如教育研究所。
2.在学术研究机构所设立的研究单位。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國語辭典》:参议会(參議會)  拼音:cān yì huì
省市县的民意代表机关,由民选参议员组织而成,辅助当地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漢語大詞典》:公塾
由地方或团体设立的塾馆。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各乡亦分设家塾、公塾,无论贫富皆习读书习艺。”
分類:团体设立
《漢語大詞典》:错法(錯法)
设立法度,推行法制。错,通“ 措 ”。《商君书·错法》:“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韩非子·八说:“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
《國語辭典》:桥头堡(橋頭堡)  拼音:qiáo tóu bǎo
1.军事上指攻击部队的先头部队,在河川或隘路的彼岸所设之阵地,可用以掩护主力的渡河或进出隘路,或用为尔后作战的基地者。
2.泛指进攻时的据点。
《漢語大詞典》:讲习所(講習所)
讲议学习之所。今亦指为传授某一专业知识而设立的短期速成学习机构。 明 海瑞 《借山亭记》:“ 鸣阳 蔡 二守就 阳江 邑中之隙,捐俸构亭为讲习所,扁之曰‘借山’。” 周俟松 《许地山传略》:“幼习经史,十三岁肄业 广东 韶舞讲习所,复入随宦学堂。”
《國語辭典》:中继站(中繼站)  拼音:zhōng jì zhàn
在无线电通讯中,设置在发射点和接收点中间的工作站。其主要功用是把接收的信号,放大后再发射出去。因为超高频率的无线电波是按直线传播的,通讯距离不长,故远距离的超高频率通讯,须靠加设中继站来完成。
《國語辭典》:预科(預科)  拼音:yù kē
一种学制体系。为修习本科前的预备阶段。
《漢語大詞典》:专门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
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不按行政区划设立,亦不受理一般刑事案件。1983年9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除明确规定必须设立军事法院外,对于其他专门法院的设置,不作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