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讲治(講治)
(1).讲求治国之道。 宋 强至 《代张龙图谢二府书》:“惟本朝之讲治,重全 蜀 之分麾,长材多择于近班,抚众要明于远略。”
(2).讲习研治。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学不长者无他术,惟是与朋友讲治,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漢語大詞典》:讲训(講訓)
(1).讲解训释。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二·圆测:“ 测 於 西明寺 鸣鐘召众,称讲《唯识》。 基 慊其有夺人之心,遂让 测 讲训。”
(2).讲习训练。 宋 张载 《边议》:“讲训之实,欲其伎无不精;兵矢之实,欲其中无不彀。”
《漢語大詞典》:讲文(講文)
(1).讲习文献经典。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劝学讲文,以神其教。” 戴明扬 注:“汉书·景帝纪:‘詔曰:选豪俊,讲文学。’注曰:‘讲,谓和习之。’”
(2).指经筵讲章。 明 宋濂 《故翰林侍讲学士金华黄先生行状》:“进讲经筵者三十有二,经筵无专官,曰领,曰知,咸宰执近臣,讲文之述,率属先生订定。”
《漢語大詞典》:通讲(通講)
通晓讲习。北史·儒林传序:“论语孝经,诸学徒莫不通讲。诸儒如 权会 、 李鉉 、 刁柔 …… 马敬德 之徒,多自出义疏。”
分類:通晓讲习
《國語辭典》:结业(結業)  拼音:jié yè
修业终了。如:「结业典礼在星期六举行。」
《國語辭典》:结习(結習)  拼音:jié xí
1.积习。如:「你再结习不改的话,总有一天会自食恶果的!」
2.佛教用语。指烦恼。《维摩诘所说经。卷中》:「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漢語大詞典》:讲复(講復)
谓反复讲习。 南朝 梁 刘洽 《敕答臣下神灭论答》:“谨书诸绅,永以为珮,泠乎既入,照若发蒙,比故修诣,共伸讲復也。”
分類:反复讲习
《漢語大詞典》:讲劘(講劘)
讲习切磋。 宋 强至 《答董太傅书》:“凡某之有望阁下者,皆所未暇,何私怀之难耦,而讲劘之益不易行耶?” 宋 王圭 《国子监直讲胡瑗可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制》:“朕方游精太平,思与儒贤以讲劘道艺于禁中。”
分類:讲习切磋
《漢語大詞典》:讲益(講益)
谓相与讲习研究而有所进益。 明 梁潜 《静学斋序》:“进与 蒋君 接迹而并趋,退而与 赵君 有校讐讲益之雅,相得益密。”
分類:相与讲习
《漢語大詞典》:研讲(研講)
研究讲习。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乃帅门生故吏,我兄弟子姪,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 服 杜 之注,《公羊》则有 何 严 之训。”
分類:讲习
《漢語大詞典》:讲颂(講頌)
谓讲习学业,诵读诗书。《孔丛子·答问》:“ 鲁 ,天下有仁义之国也, 战国 之世,讲颂不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闕里 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覩蒸尝之位。”
《漢語大詞典》:诵讲(誦講)
诵读讲习。
分類:诵读讲习
《漢語大詞典》:讲讨(講討)
讲习研究。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春秋书》:“未及讲讨,会先生病,时闻要论,尝以易教诲见宠。”
分類:讲习
《漢語大詞典》:讲索(講索)
讲习探索。宋史·儒林传四·吕祖谦:“长从 林之奇 、 汪应辰 、 胡宪 游,既又友 张栻 、 朱熹 ,讲索益精。”
分類:讲习探索
《漢語大詞典》:讲考(講考)
讲习研讨。新唐书·刑法志:“其虽有心於治者,亦不能讲考大法。”
分類:讲习研讨
《漢語大詞典》:屯学(屯學)
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之事的教学组织。明史·食货志一:“ 光斗 更於 河间 、 天津 设屯学,试骑射,为武生给田百亩。”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 光斗 念天下承平久,人不知兵,而疆场多故,每行部輒较诸生射,奏开屯学,又奏开武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北方水利:“ 左光斗 之屯学亦然,是夺北人之田而又塞其功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