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前记
年历
政典
历史
治象
典文
夏书
特笔
官牒
公牍
传载
族谱
志怪
商书
历书
《漢語大詞典》:前记(前記)
(1).以前的记载。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上:“ 子臧 曰:‘前记有之:圣达节,次守节,下不失节,为君非吾节也。’”
(2).编著者在自己著作的正文前所加的说明、介绍一类文字。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中央怕《竖琴》前记,真是胆小如鼷。”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书前写序,写小引,写前记,书后写后记,写附记,写跋。”
《國語辭典》:年历(年曆)  拼音:nián lì
以年为单位,记载月、日、星期等资料的单张历。《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著帝代年历,以算推知汉熹平三年丁丑冬至。」唐。元稹 长庆历诗:「年历复年历,卷尽悲且惜。」
《漢語大詞典》:政典
(1).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书·胤征:“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 孔 传:“政典, 夏后 为政之典籍。”南史·齐纪上·武帝论:“御袞垂旒,深存政典。”
(2).指政策和制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批谕旨:“上於即位后,虑本章或有所漏洩,故一切紧要政典俱改命摺奏,皆可封达上前,无能知者。”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从前关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谣中窥探民风国运,采风观乐在 春秋 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政典。”
《國語辭典》:历史(歷史)  拼音:lì shǐ
1.过去事件的总称,特别指重大的事或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如:「想了解我中华民族的源流,便须了解我们的历史。」
2.记载或讨论过去重要事件、发展的文献。如:「历史可做为计划未来的借镜。」
3.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历史是中学的必修科目。」
《漢語大詞典》:治象
古代记载政教法令的文字。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孙诒让 正义:“凡书著文字,通谓之象。” 清 方苞 《读〈仪礼〉》:“独是三代之治象,与圣人彷徨周浹之意,可就其节文数度省想而得之。”
《漢語大詞典》:典文
(1).掌理律令条文。《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
(2).指经典。《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 战国 ,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
(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南朝 梁 沈约 《上宋书表》:“自 永光 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國語辭典》:夏书(夏書)  拼音:xià shū
《书经》中记载夏代史事之文。共存有〈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四篇。
《漢語大詞典》:特笔(特筆)
(1).独特的笔法。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鲁 史旧文,必著 隐公 摄位之实,去摄而书公,乃 仲尼 之特笔。”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作春秋尤 孔子 特笔,自 孟子 及两 汉 诸儒,皆无异辞。”
(2).特别记载。 黄中黄 《沈荩》第一章:“ 章 邹 之狱,久悬未结,而 沈藎 独为上牲、为前马以去,则吾同胞当志此不忘,为吾新 中国 革命史上作一特笔,则 沈藎 之死为不虚。”
(3).绝妙之笔。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 迭更司 乃能化腐为奇,撮散作整,收五虫万怪,融匯之以精神,真特笔也。”
《國語辭典》:官牒  拼音:guān dié
记载官爵的名录,如现今的职员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或富室财赂,或子婿婚属,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國語辭典》:公牍(公牘)  拼音:gōng dú
公文、案牍。
《漢語大詞典》:传载(傳載)
记载流传。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会约和坚定,无他警急,所谓疆圉大事,不过专对宴贿之间,故君之可传载者止於如此。”
分類:记载流传
《國語辭典》:族谱(族譜)  拼音:zú pǔ
记载宗族或家族系统的谱牒。《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贾渊传》:「渊父及渊三世传学,凡十八州士族谱,合百帙七百馀卷,该究精悉,当世莫比。」
《國語辭典》:志怪  拼音:zhì guài
1.记载怪诞不经的事情。《晋书。卷七五。王湛传》:「祖台之……撰志怪书行于世。」
2.记载神怪传记的书。如:「志怪小说」。
《国语辞典》:商书(商书)  拼音:shāng shū
书经中记载商代史事的部分,自汤誓至微子,共十一篇。
《國語辭典》:历书(曆書)  拼音:lì shū
1.记载年、月、日、时、节气等可供查考的书。也称为「历本」。
2.《史记》八书之一,专谈律历。《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閒不容翲忽,五家之文怫异,维太初之元论。作历书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