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讲训(講訓)
(1).讲解训释。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二·圆测:“ 测 於 西明寺 鸣鐘召众,称讲《唯识》。 基 慊其有夺人之心,遂让 测 讲训。”
(2).讲习训练。 宋 张载 《边议》:“讲训之实,欲其伎无不精;兵矢之实,欲其中无不彀。”
《漢語大詞典》:训卒(訓卒)
训练士卒。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晋书·羊祜传:“ 祜 缮甲训卒,广为戎备。” 唐 高适 《罢职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裹粮训卒,达曙通昼。”
《漢語大詞典》:训师(訓師)
训练军队。《魏书·高允传》:“敢率犬羊,图纵猖蹶,乃詔训师,兴戈北伐。” 宋 王圭 《赐诸路诸军员僚等初冬衣袄敕书》:“岁律乘阴,边隅劳戍,念训师之是力,宜颁服之以时。”
《漢語大詞典》:训旅(訓旅)
训练师旅。《宋书·孝武帝纪》:“今或练蒐训旅,涉兹境閭,故邑耆旧,在目罕存。” 隋 李德林 《从驾还京》诗:“玄览时乘隙,训旅次山川。” 唐 张说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公乃解严以反谍,託猎以训旅,误之多方。”
分類:训练师旅
《漢語大詞典》:常试(常試)
平素的训练。尉缭子·攻权:“异口虚言,将无修容,卒无常试,发攻必衄。”
分類:平素训练
《國語辭典》:工课(工課)  拼音:gōng kè
学生的课业。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觅不的粗衣淡饭且淹消,穷秀才工课觅分毫。」也作「功课」。
《漢語大詞典》:调鹰(調鷹)
调弄和训练鹰隼。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开封 尹 桑维翰 ,以国家危在旦夕,求见帝,帝方在苑中调鹰,辞不见。” 胡三省 注:“调鹰者,调习之也,使其驯狎而附人。” 郁达夫 《薄奠》中:“河边隙地,长成一片绿芜,晚来时候,老有闲人在那里调鹰。”
《漢語大詞典》:训阅(訓閲)
训练检阅。宋史·儒林传七·刘清之:“为閲武塲,凡禁军役於他所,隐於百工者,悉按军籍俾诣训閲。”
分類:训练检阅
《國語辭典》:受训(受訓)  拼音:shòu xùn
接受训练。如:「小弟在军中受训后,身体变得更为结实了。」
《漢語大詞典》:训徒(訓徒)
(1).训练军卒。 唐 颜真卿 《郭公庙碑铭》:“於穆令公, 汾阳 啟封,文经武纬,训徒陟空,简帝心兮。”
(2).训教生徒。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以駡风駡语为训徒,以种菜种蔬为作务。” 元 欧阳玄 《送刘子简之武昌学正》诗:“训徒名门示高爽,棖臬中实皆轮囷。”
《漢語大詞典》:得按
谓鹰隼受到擒猎技能的训练。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原注:“五坊外按使,以鹰隼初调习,始能擒获,谓之得按。”一本作“ 得案 ”。参见“ 按鹰 ”。
《國語辭典》:按鹰(按鷹)  拼音:àn yīng
试鹰、驯鹰。《新唐书。卷二○七。宦者传上。仇士良传》:「元和、大和间,数任内外五坊使,秋按鹰内畿,所至邀吏供饷,暴甚寇盗。」《新五代史。卷二四。唐臣传。安重诲传》:「佗日,按鹰于西郊。」
分類:行猎
《漢語大詞典》:驯习(馴習)
(1).熟习。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平乐:“居民行旅皆帖席, 瑶 僮 亦駸駸驯习於文治云。”
(2).驯顺。 清 吴省钦 《慰忠祠》诗:“先时番孽降,野心欠驯习。” 清 曾国藩 《诰封光禄大夫曾府君墓志铭》:“久而诸孙孙媳,内外长幼,感化驯习,争取垢污襦袴澣濯为乐。”
(3).训练,使驯服。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大鼻驴:“有司按象自外旂鼓迎至关下而驯习之。”
《漢語大詞典》:拣练(揀練)
挑选训练。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三月,拣练士卒,遂之 吴 。”宋史·兵志八:“臣窃惟调发禁军本籍精鋭,军出之时尤当拣练。”
分類:挑选训练
《國語辭典》:短期  拼音:duǎn qí
短时间。如:「短期投资」、「短期劳工」。
《漢語大詞典》:白徒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汉书·邹阳传:“今 吴 楚 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 济北 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 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叶适 《兵总论二》:“ 斡离不 始挟兵才万餘,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里甲石伦传:“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无精鋭,恐不能胜。” 清 萧抡 《宝山田若谷明府钧团练乡勇》诗:“只愁白徒不习战,勇怯相半难从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僧尼十餘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养女,白徒养女不入户籍,免除一切课役。”
(4).指不学无术之徒。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