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4,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唇舌
妇言
仙仙
谦辞
俊语
饰词
饰辞
系表
辞达
鄙言
形言
词说
誓戒
单辞
逊辞
《國語辭典》:唇舌(脣舌)  拼音:chún shé
1.比喻口才。《汉书。卷九二。游侠传。楼护传》:「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
2.言语。《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为这件事,不知费了多少唇舌!」
《國語辭典》:妇言(婦言)  拼音:fù yán
1.妇人的辞令,女子应答时得体的言辞。为古代妇人四德之一。《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
2.后妃、妻妾等妇人的言辞。《书经。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國語辭典》:仙仙(僊僊)  拼音:xiān xiān
1.舞动的样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2.飘逸脱俗的样子。《庄子。在宥》:「意,毒哉,仙仙乎归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红线下世,毒哉仙仙。」
《國語辭典》:谦辞(謙辭)  拼音:qiān cí
1.谦虚的话。《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嚣不欲东,连遣使深持谦辞,言无功德,须四方平定,退伏闾里。」也作「谦词」。
2.谦让而推辞。如:「谦辞不受」。
《漢語大詞典》:俊语(俊語)
高明的言辞,妙语。 宋 朱熹 《游昼寒分韵得竹字》:“后生更亹亹,俊语非碌碌。” 明 杨慎 《郭象注〈庄子〉》:“今观其著,时出俊语,与 郑玄 之注《檀弓》亦同而异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某句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
《國語辭典》:饰词(飾詞)  拼音:shì cí
1.经过修改美化的文词。汉。王充《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2.假托言词以掩盖过失。《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明明像个饰词了。」
《漢語大詞典》:饰辞(飾辭)
(1).修饰言辞、文辞。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呼徵质为 周 郑 ,谓霍乱为 博陆 。”
(2).托辞掩饰。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虚浮不实之辞。汉书·王嘉传:“时冬月未尽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狱有饰辞。” 颜师古 注:“饰辞,假饰之辞,非其实也。”
《漢語大詞典》:系表(繫表)
谓言辞之外。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声超於繫表,道高於 河上 。” 宋 王禹偁 《槖籥赋》:“槖之用,则飞霆走电;籥之运,则如塤如箎。信天地之义若此,而槖籥之理在兹,得不求诸繫表,取自无间。” 宋 欧阳修 《贺文参政启》:“恭以某人学通繫表,识照几先,懿文为大国之光华,伟望乃一时之柱石。” 明 杨慎 《丹铅杂录·系表》:“繫表二字,人多不解所出。按《晋春秋》 荀粲 曰:‘立象以尽意,非通乎象外者也;繫辞以尽言,非言乎繫表者也。象外之意,繫表之言,固藴而不出矣。’”
分類:言辞之外
《國語辭典》:辞达(辭達)  拼音:cí dá
言辞足以表达心意。《论语。卫灵公》:「辞达而已矣。」三国魏。何晏。集解:「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
《國語辭典》:鄙言  拼音:bǐ yán
1.浅俗、粗鄙的言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太真终日无鄙言。」《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2.谦称自己说的话。《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凡人为贵,当使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
《漢語大詞典》:形言
表现在言辞上。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深识臧否,不以毁誉形言。” 唐 许敬宗 《奉和言志诗》:“形言防处逸,粹藻发嘉猷。”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或谓虽不形言,必有目击首肯之意。”
分類:现在言辞
《漢語大詞典》:词说(詞説)
(1).犹言辞。旧唐书·田弘正传:“ 裴度 明理体,词説雄辩, 弘正 听其言,终夕不倦。” 明 海瑞 《贺李东城荣奖序》:“今世官於其地者,治下人往往粉饰词説,借贵人为文,架无为有,增细以巨,裂綵书其言进之,諛风行而天下无公议矣。” 张难先 《科学补习所始末》:“ 瑛 年少英挺,善词説,闻者莫不感动。”
(2).文体名。 王闿运 《论文体》:“《天问》是赞,《九章》是赋,《大招》是誄,《卜居》《渔父》是词説。故自来以 屈 为词赋,以 司马 为文章祖。”
《漢語大詞典》:誓戒
(1).约束训戒。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 郑玄 注:“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也。” 林尹 今注:“誓戒,约束警戒之也。祭祀大事,恐其失礼,先告之以失礼之刑而誓戒之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誓戒大臣,大祀攸举。”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听其言也厉:“居官则告諭可以当鞭朴,行师则誓戒可以当甲兵,此之谓‘听其言也厉’。”
(2).约束训戒的言辞。清史稿·礼志一:“大祀前三日,帝致斋大内,颁誓戒。辞曰:‘惟尔羣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有常刑。钦哉勿怠!’”
《國語辭典》:单辞(單辭)  拼音:dān cí
单方无从对證的言辞。《书经。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
《漢語大詞典》:逊辞(遜辭)
(1).言语恭谦。亦指谦恭的言辞。晏子春秋·杂上三十:“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世子令请曰:‘今欲保族全身,不失大义,莫若逃之 龙城 ,逊辞谢罪,以待主上之察。’”
(2).谦让推辞。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处陵夷之运,不偷媚以取容;居版荡之朝,不逊辞以苟免。”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李无竞遇仙》:“揖 无竞 坐曰:‘可小酌御寒。’ 无竞 疑甚,逊辞,但濡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