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词义(詞義)  拼音:cí yì
语词表达的意义。
《國語辭典》:鄙言  拼音:bǐ yán
1.浅俗、粗鄙的言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太真终日无鄙言。」《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2.谦称自己说的话。《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凡人为贵,当使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
《國語辭典》:美言  拼音:měi yán
1.代人说好话。如:「您若见著我们经理,还请美言两句。」
2.善言。《国语。周语下》:「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以为宪令,而布诸民。」
3.浮华的言词。《老子》第六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漢語大詞典》:片辞(片辭)
亦作“ 片词 ”。 简短的言词。后汉书·独行传序:“片辞特趣,不足区别。” 唐 司空图 《上谯公书》:“小子虽吃悸,不能面发,愿激扬於片词耳。”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其深纯温厚,与 孟子 、 韩吏部 之书为相唱和,无半言片辞踳駮於其间。”
分類:简短言词
《漢語大詞典》:直辞(直辭)
亦作“ 直词 ”。
(1).正直的言词。晏子春秋·杂上五:“臣闻下无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百人操觿,不可为固结;千人谤狱,不可为直辞。”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今后开不讳之涂,奬直辞之路,四海希风,普天幸甚。” 唐 杜甫 《行次昭陵》:“直词寧戮辱,贤路不崎嶇。” 宋 梅尧臣 《寄滁州欧阳永叔》诗:“直词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明 宋濂 《元故翰林待制柳先生私谥文肃议》:“其於闢异端,扶伦纪,黜淫祀,排势臣,劲气直辞,可辅彝训。”
(2).据实陈述。后汉书·独行传·戴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 就 慷慨直辞,色不变容。”
《國語辭典》:单辞(單辭)  拼音:dān cí
单方无从对證的言辞。《书经。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
《國語辭典》:词令(詞令)  拼音:cí lìng
应对的言语。如:「我希望听到的是真心话,而不是那些好听的外交词令。」也作「辞令」。
《漢語大詞典》:情词(情詞)
(1).犹口供。《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大怒,将 新荷 送交府中五夫人勘问。 新荷 供説:‘我与 可常 奸宿有孕。’五夫人将情词覆恩王。”
(2).感情与言词。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二赋情词悲壮,韵调鏗鏘,与歌诗何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只怕你春云载笔无情况,因此公车不忍匆匆上,慢劳你劝驾情词畅。”
(3).陈情之词。 明 李东阳 《求退录》二:“伏望圣明检臣前项二次所奏情词,许臣致仕。”
《漢語大詞典》:浮词(浮詞)
(1).虚饰浮夸的言词。后汉书·明帝纪:“先帝詔书,禁人上书言圣,而閒者章奏颇多浮词。” 唐 白居易 《论于頔所进歌舞人事宜状》:“内足以辩明圣意,外足以止息浮词。”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也是喒不合就听了这一谜的浮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敷衍凑拍,满纸浮词。”
(2).指应酬之言。《再生缘》卷七九:“尔娘亲,一派浮词虚爱惜,应酬全是为夫家。”
(3).多休累赘的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规范本体谓之鎔,剪截浮词谓之裁。”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昔夫子断 唐 虞 以下迄於 周 ,翦截浮词,撮其机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读 沈约 、 魏收 诸史,而知 李延寿 之史之得也,其浮词简也;读 范曄 、 陈寿 二史,而知 李延寿 之史之失也,其琐説详也。”
《國語辭典》:祝词(祝詞)  拼音:zhù cí
1.古代祭祀时祷告的文辞。《旧唐书。卷三○。音乐志三》:「祝词以信,明德惟聪。」也作「祝文」。
2.喜庆时颂祷的文辞。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中国诸公卿宴会,席间必有祝词,以坚和好。」
《國語辭典》:枝辞(枝辭)  拼音:zhī cí
语本《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枝辞指无关要旨,偏离主题的言辞。如:「演讲时,切忌枝辞太多。」
分類:浮华言词
《漢語大詞典》:褒语(襃語)
亦作“褒语”。 褒奖的言词。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建康头陀》:“时同舍生十人,唯 邢之縡 者最负才气,为一斋推重,适从外来,众扣之,曰:‘也是箇官人。’略无襃语。”宋史·牟子才传:“帝曰:‘謫词皆褒语,可更之。’ 子才 不奉詔。”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南京 六部都察院之长, 嘉靖 以前,有乞休及起用而辞者,往往奉旨不允而称卿以留之……惟 林尚书 云同 一次称卿,且有褒语为异恩。”
分類:褒奖言词
《漢語大詞典》:词费(詞費)
耗费言词。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大夫出境,尚有所专,况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须适事而行,随方以应。卿诚心有本,何假词费。”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扬子云 好著书,固已见誚于当世,后之议者纷纷,往往词费而意殊不尽。”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若词之大旨, 伯时 、 叔夏 ,固择焉语详,不復词费。”
《漢語大詞典》:尾尾
(1).形容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宣和遗事》前集:“役民夫百千万,自 汴梁 直至 苏 杭 ,尾尾相含,人民劳苦,相枕而亡。”
(2).娓娓。形容说话言词动听。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故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得志也,岸岸焉。尾尾以求之,岸岸以居之。”
《國語辭典》:简短(簡短)  拼音:jiǎn duǎn
文词、言语简洁而不冗长。如:「内容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