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火生莲(火生蓮)
佛教语。语出《维摩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禪,稀有亦如是。”后因以“火生莲”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解脱,达到清凉境界。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浮荣水划字,真諦火生莲。”亦作“ 火中莲 ”。 唐 罗虬 《比红儿》之三五:“常笑世人语虚诞,今朝自见火中莲。” 宋 苏轼 《陆莲庵》:“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漢語大詞典》:枢户(樞户)
谓解脱门枢。庄子·盗跖:“﹝ 盗跖 ﹞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 成玄英 疏:“穿穴屋室,解脱门枢,而取人牛马也。”
分類:解脱门枢
《国语辞典》:三归依(三归依)  拼音:sān guī yī
佛教用语。指一个人为了成佛或解脱烦恼,愿将自己奉献给佛、法、僧三宝,并以三宝作人生的依怙。因为佛是师;法是药;贤圣僧是修行的道友,所以归顺之。《长阿含经》卷一五:「我今重再三归依佛、法、圣众,愿佛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也作「三皈」、「三归」。
《漢語大詞典》:营脱(營脱)
设法解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 黄 大怖,纳数千金,嘱为营脱,以是得矇矓题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珊瑚:“仍坐拘 臧姑 。生上下为之营脱,卒不免。”
分類:设法解脱
《漢語大詞典》:木解
道教所说尸解的一种。谓借木解脱躯体而成仙。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气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义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八五。
《漢語大詞典》:解骨
犹尸解。解脱骸骨。谓登仙。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探灵喜解骨,测化善腾天。”
谓骨体懈倦。国语·越语下:“圣人不出,忠臣解骨。” 韦昭 注:“ 贾 唐 二君云:‘解骨, 子胥 伏属鏤也。’ 昭 谓:是时 子胥 未死。解骨,谓忠良之臣见其如此,皆骨体解倦,不復念忠。”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忠臣解骨,君子吞声。”
《漢語大詞典》:离垢地(離垢地)
佛教语。指解脱烦恼之佛国境地。唯识论卷九:“离垢地,具净尸罗,远离能起微细毁犯烦恼垢故。”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六出:“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
《漢語大詞典》:蜕骸
道家谓解脱仙去。法苑珠林卷四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吴兴 王该 《日烛》曰:‘ 闕夐 登霄, 卫度 继轨。咸恬泊以无生,俱蜕骸以不死者也。’”
《漢語大詞典》:救苦斋(救苦齋)
为解脱亡灵及水陆众生苦难而举行的斋僧法会。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是月,都下疫甚,帝於 重云殿 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参见“ 水陆道场 ”。
《國語辭典》:水陆道场(水陸道場)  拼音:shuǐ lù dào cháng
一种佛教法会。时间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法会期间以诵经、设斋、礼佛、拜忏为主。以使六道众生脱离苦海。水陆是概括六道众生的生存环境,故称为「水陆道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红楼梦》第一○一回:「做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保佑家口安宁,亡者升天,生者获福。」也称为「水陆法会」、「水陆斋」。
《漢語大詞典》:阴脱(陰脱)
(1).暗中解脱。史记·游侠列传:“﹝ 朱家 ﹞既阴脱 季布 之阸,及 布 尊贵,终身不见。”
(2).中医学名词。妇女阴疮病之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妇人阴疮》:“阴脱,忧思太过生。”注:“如阴户开而不闭,痒痛出水者,名为阴脱,由忧思太过所致。”
《漢語大詞典》:扎蹭
从困顿中解脱出来。 清 阮大鋮 《燕子笺·谋缉》:“倘託庇一朝扎蹭,便来生犬马难忘你深恩。”
《漢語大詞典》:诿解(諉解)
推委、解脱。 朱执信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往者蓄积所生之资本甚微,而其得大,以有今日者,以取息。故其取息之苛重,实同掠夺,此无可諉解者也。”
分類:推委解脱
《国语辞典》:下不来台(下不来台)  拼音:xià bù lái tái
处境尴𡯓,无法解脱。《文明小史》第四○回:「众人拍手大笑,弄得徐筱山下不来台,要再说下去,知道没有人理他的了。」也作「下不脸去」、「下不落场」。
分类:处境解脱
《国语辞典》:龙跃天衢(龙跃天衢)  拼音:lóng yuè tiān qú
龙摆脱束缚,登天而去。比喻英雄解脱困境,得以发挥所长。《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
《国语辞典》:甘露滋心  拼音:gān lù zī xīn
甘美的露水滋润心脾,比喻心中的苦闷烦恼得到解脱,使人神清气爽,浑身畅快。《西游记》第三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