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度脱(度脫)  拼音:dù tuō
超度,度人脱离苦海。唐。白居易〈自觉〉诗二首之二:「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國語辭典》:普度  拼音:pǔ dù
1.广施法力以度化众生。《三洞奉道科戒》卷六:「道以斋为先,勤行登金阙。故设大法桥,普度诸人物。」《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观经正宗分散善义》:「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也作「普渡」。
2.广行剃度。《宋史。卷二七六。列传。孔承恭》:「尝劝上不杀人,又请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真宗乾兴元年》:「先朝普度天下僧道,尝令三司使林特总其事。」
3.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民间施放水灯的民俗。参见「放水灯」条。也作「普渡」。
《國語辭典》:兵解  拼音:bīng jiě
旧称学道者死于兵刃因可借此解脱得道,故称。藉此解脱躯壳而登仙。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
《漢語大詞典》:解化
(1).解脱转化。指舍弃肉身,修行成道。 宋 黄庭坚 《书问政先生诰后》:“ 杨氏 ( 杨行密 )之未解化而去,弟子葬之。举棺,唯衣履存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论:“虽解化一事,似或玄微,正非假房中黄白之小端,从而服食颐养,能尽其道者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 王子乔 事,旧説 浮丘公 携与乘鹤,共登 嵩山 ,此事又不同,解化时年正十五六云云。”
(2).分解;变化。《西游记》第二二回:“又只见那骷髏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同。”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八:“ 土耳其 近年的国权运动的成功也有同样的意义,便是近东问题已经解化成远东问题了。”
(3).理解;领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漢語大詞典》:疑网(疑網)
(1).佛教语。四恶之一。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除惑箭而断爱枝,销恚刀而解疑网。”法苑珠林卷九七:“佛言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破戒;二疑网;三邪见;四慳悋。”
(2).谓众多疑念,致人困惑不能解脱,犹遭罗网。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中散》:“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明 李贽 《赞刘谐》:“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餘,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不久且穿透了万重疑网,反射出一心苗的光焰来。”
《漢語大詞典》:拯拔
从困境中拯救或解脱。宋书·范晔传:“又有 王国寺 法静 尼亦出入 义康 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荐延有渐,拯拔多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 戴 大惧,酒亦醒,苦求拯拔。” 沙汀 《困兽记》十六:“她想从演剧找到支持,好使自己从空虚无聊和不幸的深渊里拯拔出来,投入一种意义重大的新的生活。”
《國語辭典》:三障  拼音:sān zhàng
佛教用语。指造成修行者不能脱离生死轮回的三种障碍,即业障、烦恼障、报障。业障指因贪恋世间而做的种种恶行,因没有出离世间的心,所以在未来将成为解脱的障碍;烦恼障指烦恼无能排遣成为障碍;报障指由于极坏的果报,如生在地狱,而不能修行。《成实论》卷八:「经说:『三障──业障、烦恼障、报障』何者是耶?」
《漢語大詞典》:县解(縣解)
(1).天然的解脱。谓于生死忧乐无所动心。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成玄英 疏:“为生死所係者为县,则无死无生者县解也。夫死生不能係,忧乐不能入者,而远古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
(2).高超深入的理解。新唐书·儒学传中·尹知章:“於《老》《庄》书尤县解。” 宋 叶适 《徐公墓志铭》:“及公以悟为宗,县解昭彻,近取日用之内,为学者开示。”
《漢語大詞典》:高睨
犹雄视,傲视。谓目光远大,见解脱俗。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 天老 而友 地典 ,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李贤 注:“睨,视也。高视大谈,言不同流俗。”
《漢語大詞典》:烦恼障(煩惱障)
佛教语。谓坚持我执,丛生贪嗔,而为解脱之阻碍者。二障之一。与所知障相对。 隋 智顗 六妙法门:“烦恼障,即三毒、十使等诸烦恼也。” 宋 方岳 《田头》诗:“勘破世间烦恼障,醉而已矣不吟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以为我身而外必有一物以牵逼我者,于是崇拜以祈获福,此其宗教则烦恼障实驱使之。”
《漢語大詞典》:伸头
比喻抛头露面,出来承担责任或获取利益。例如:遇到有利的事都伸头,碰到坏事都缩头,绝不是我们的性格。
受压制的人得以解脱,重获自由
《國語辭典》:蜕化(蛻化)  拼音:tuì huà
本指昆虫等在生理期间的脱皮现象。因其往往形态会有变化,故后常用以比喻一切事物的变化、变质。如:「在宇宙中,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蜕化。」
《漢語大詞典》:爱着(愛著)
佛教谓迷恋于情欲,执着不能解脱。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诃诘四大门》:“反復横起,种种爱著。”北史·李概传:“屏除爱著,摈落枝体,收视反听,所以养识。”
《漢語大詞典》:论解(論解)
(1).论说和解释。后汉书·延笃传:“ 篤 论解经传,多所駮正,后儒 服虔 等以为折中。” 梁启超 《改用太阳历法议》:“其有以忤俗骇民为疑者,吾将别著论解之。”
(2).谓据理申辩使之解脱(罪责)。宋史·曾肇传:“諫官 陈瓘 、给事中 龚原 以言得罪,无敢救, 肇 极力论解。”
(3).处理解决。《元典章·刑部十五·听讼》:“诸论诉婚姻家财田宅债负,若不係违法重事,并听社长以理论解,免使妨废农务,烦紊官司。”
《漢語大詞典》:脱枷
解脱枷锁。犹免罪。 唐 贾岛 《上乐使君救康成公》诗:“曾梦诸侯笑, 康 囚议脱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