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贾家虎子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贾彪〉~226~
贾彪字伟节,颍川定陵人也。少游京师,志节慷慨,与同郡荀爽齐名。……延熹九年,党事起,太尉陈蕃争之不能得,朝廷寒心,莫敢复言。彪谓同志曰:「吾不西行,大祸不解。」乃入洛阳,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霍谞,武等讼之,桓帝以此大赦党人。李膺出,曰:「吾得免此,贾生之谋也。」……以党禁锢,卒于家。初,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國語辭典》:虎子  拼音:hǔ zǐ
1.老虎之子。《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元史。卷一九八。孝友列传二。石明三》:「石明三者,与母居馀姚山中。一日明三自外归,觅母不见,见壁穿而卧内有三虎子,知母为虎所害,乃尽杀虎子。」
2.比喻强健的男孩。《三国志。卷五五。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淩统》:「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于宫,受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3.马桶。《周礼。天官冢宰。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亵器。」汉。郑玄。注:「亵器,清器,虎子之属。」《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觉腹中痛极,讨个虎子坐下,看看命绝。」
《国语辞典》:睡虎子  拼音:shuì hǔ zi
讥笑贪睡、睡懒觉的人。
分类:讥笑贪睡
《漢語大詞典》:执虎子(執虎子)
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本 秦 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后因以“执虎子”戏称侍中。
分類:侍中戏称
《漢語大詞典》:蝎勒虎子
方言。即壁虎。亦以喻不法的高级官员。《当代》1981年第3期:“党风有所好转,但群众来信批评他们拍的都是些小‘苍蝇’,说他们不敢碰‘蝎勒虎子’。”参见“ 蝎虎 ”。
《漢語大詞典》:蝎虎
亦作“蝎虎”。
(1).守宫;壁虎。 宋 苏轼 《蝎虎》诗:“黄鷄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元 乔吉 《水仙子·怨风情》曲:“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乾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物性相制:“壁虎復以尾逗之,迅速缩去,蝎螫之不中,又自中其身,如是者三次,蝎遂不復动,盖已死矣……闻壁虎以是术制蝎,百不失一,盖其以蝎为粮也久矣,故又谓之蝎虎云。”
(2).方言。厉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四回劳工,数 牡丹江 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三章二:“这几天的情况可蝎虎啦, 日本 军带了全部伪治安军去山地‘讨伐’。”
《国语辞典》:将门虎子(将门虎子)  拼音:jiàng mén hǔ zǐ
将相家门培养出来的强健子弟。
《国语辞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拼音:bù rù hǔ xuè,bù dé hǔ zǐ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有斩获。《后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周书。卷四三。列传。韦祐》:「古人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纵为国殒身,亦非所恨。」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国语辞典》:菜虎子  拼音:cài hǔ zi
讥称贪吃菜肴的人。如:「在饭桌上要注意礼貌,别尽挟菜吃,让人笑话成菜虎子。」
分类:贪吃菜肴
《漢語大詞典》:虎子狼孙(虎子狼孫)
比喻凶暴贪残的人。旧唐书·李宝臣王武俊等传赞:“鵂鶹为怪,必取其昏。人君失政,为盗启门。牙旂金鉞,虎子狼孙。茫茫黔首,於何叫閽?”
《國語辭典》: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拼音:bù tàn hǔ xuè,ān dé hǔ zǐ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有斩获。《三国志。吴书。卷五四。吕蒙传》:「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朱子语类。卷三二。论语。樊迟问知》:「须先难而后获。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须是舍身入里面去,如搏寇雠方得之,若轻轻地说得不济事。」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國語辭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bù rù hǔ xuè,yān dé hǔ zǐ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有斩获。《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六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身先士卒,古之名将皆然。」也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分類:取得成功
《國語辭典》:生虎子  拼音:shēng hǔ zi
指对某事没有经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如:「这样的生虎子得找机会好好磨练一番。」《梨园外史。第一七》:「姓孙的再来央告唱戏,你就派他一回,反正唱不好也与我们的招牌没相干,谁不知他是生虎子。」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弜头虎子(弜頭虎子)
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板楯蛮 的别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序:“ 夷 人安之。 汉 兴,亦从 高祖 定 秦 有功, 高祖 因復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户岁出賨钱,口四十,故世号 白虎復夷 。一曰 板楯蛮 。今所谓 弜头虎子 者也。”参阅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
分類:少数民族
《國語辭典》:马虎子(馬虎子)  拼音:mǎ hǔ zi
传说中的坏人。参见「麻胡」条。如:「别闹了,马虎子来了!」
分類:恐吓小儿
《漢語大詞典》:伏虎
(1).蹲伏着的老虎。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 明 徐渭 《伏虎画赞》:“我观伏虎,曲蟠以枕。”
(2).制伏猛虎。亦比喻降伏凶人。 明 沈璟 《义侠记·释义》:“因此上屈弓腰,舒猿臂;要降龙,思伏虎。”《封神演义》第八二回:“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自有擎天手,伏虎又降龙。”
(3).即虎子。状似蹲兽的尿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道士便盛击鼓,召请诸神。魅乃取伏虎,于神座上吹作角声音。”骈雅·释器:“伏虎、楲窬,溺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