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人,字藏之。宪宗元和进士。初为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府判官。入为侍御史。文宗大和中为司门员外郎,因旱上书请斩郑注。帝不省,遂告归。注诛,召为司勋员外郎,累迁谏议大夫、给事中。又讥刺太监仇士良以开府阶荫其子,复弃官去。开成末,为婺、杭二州刺史。
全唐文·卷七百十六
中敏字藏之。陇西人。元和末进士。文宗朝拜给事中。出为婺杭二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6—868 【介绍】: 唐同州冯翊人,字藏之。博闻强记,十三岁略通经义,善于文咏,人呼为“神童”。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屡辟使府。裴休为相,以收深于礼学,用为太常博士。后正拜中书舍人,转兵部侍郎。宦官左军中尉杨玄价以收宗姓,深左右之,乃加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刑部尚书。收居相位稍务华靡,颇为名辈所讥。而门吏僮奴,倚为奸利。后不能尽从玄价请托,罢知政事,出为宣歙观察使。韦保衡为相,发收纳赂百万,贬为端州司马,又流骧州。寻令内官赉诏赐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6—869 字藏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家居苏州(今属江苏)。父遗直。收少以神童称,里人多造其门观赋诗,以至压坏藩篱。武宗会昌元年(841)登进士第,杜惊辟为淮南节度推官,奏授校书郎。宣宗时,马植奏为渭南尉,充集贤校理。历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累迁长安令、吏部员外郎。懿宗咸通二年(861)充翰林学士,加库部郎中。后迁中书舍人,加学士承旨,迁兵部侍郎。四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稍务华靡,为杨玄价所倾,罢相出为宣歙观察使。又贬端州司马,长流驩州。十年,赐死。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五。收博闻强记,善属文,所赋立就。《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五
收字藏之。同州冯翊人。开成末进士。懿宗朝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门下侍郎刑部尚书。进右仆射。封晋阳县男。咸通八年罢为宣歙观察使。贬端州司马。寻削官流驩州。赐死。后三年诏雪其辜。
贺藏之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四年(971)任赵州刺史。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胡致隆,字藏之,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自号萧滩居士。父彦明与黄庭坚进士同年,故以诗取知于庭坚。事见《芦浦笔记》卷一○。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钱振锽(1875-1944) 字梦鲸,号谪星、名山、藏之、海上羞客,别署星影庐主人、藏之、庸人。江苏武进人。十六中秀才,十九中举人,二十九为进士。曾授刑部主事,后因服父丁忧,而不求仕进。擅书,曾为谢稚柳师。有《谪星诗文集》、《名山九集》、《名山文约》、《名山诗集》。
《漢語大詞典》:掘藏
发掘他人埋藏之物。谓得意外之财。《淮南子·人间训》:“夫再实之木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高诱 注:“谓发冢得伏藏,无功受财。” 翟灏 通俗编·货财《采兰杂志》:“ 吴 俗迁居,预作米饭,下置猪臟共煮之。及进宅,使婢以箸掘之,名曰掘藏。临掘向灶祝曰:‘自入是宅,大小维康;掘藏致富,福禄无疆。’”
《国语辞典》:血化为碧(血化为碧)  拼音:xuè huà wéi bì
古人苌弘忠而遭谗,死于蜀,人取其血藏之,经三年而化成碧玉。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精诚之至。
分类:遭谗藏之
《国语辞典》:皮层(皮层)  拼音:pí céng
1.位在茎或根的表皮底下,为保护茎干和贮藏之用。
2.大脑两半球及小脑表层的灰质层。也作「皮质」。
《漢語大詞典》:赋秘(賦祕)
谓布散其秘藏之物。赋,通“ 敷 ”。管子·五行:“论贤不肖士吏赋祕,赐赏於四境之内。”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七 引之 曰:“赋,布也。布散其所祕藏之物也。”
《漢語大詞典》:库灰(庫灰)
一种灰色织品,曾为 清 内务府库藏之物,故名。《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一少年穿库灰搭连,布棉袍,青布坎肩。”参见“ 库缎 ”。
《國語辭典》:库缎(庫緞)  拼音:kù duàn
品质最佳的缎子。产于浙江杭县、江苏江宁县等处。清代为贡物,因入缎疋库,故称为「库缎」。
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为甚深秘密之要法。非为小机劣慧所容易开演,故名。同经信解品曰:「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同经法师品曰:「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同品曰:「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文句八上曰:「秘要之藏者。隐而不说为秘。总一切为要。真如实相包蕴为藏。
【佛学常见辞汇】
1。统指一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经典。2。指法华经,因法华经所说的道理,精深奥秘,非一般钝根少智的人所能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