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黎良知,曾官宁武军节度签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人物简介

维基
冯良知(1506年—?),字养吾,云南临安卫官籍湖广黄陂县人。云贵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一百四十六名,登第三甲第八十名进士。初授行人,十九年十月选授礼科给事中,出为扬州府知府。
魏良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魏良知,字师尧,湖广承天府京山县人,民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湖广乡试第七十四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进士。
邓启愚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邓启愚,字良知,湖广辰州府溆浦县人,民籍。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湖广乡试第八十一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七十九名,登三甲第一百七十名进士。授浙江处州府推官,兼摄云和县事,历官河南南阳府知府。万历三十年(1602年)闰二月升河南副使兼右参议、分守汝南道。

人物简介

维基
邓良知(1558年—1638年),字未孩,号玉笥,江西新建乔乐乡人。明末政治人物。早年乡试落第,因与宋应星家族有世交,故曾担任宋应星兄弟幼年时期的塾师。万历四十年(1612年),邓良知中举人,次年联捷进士。任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令。因政绩卓著,被诰封「文林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升礼部司员外郎,制订《科场条约》。此后,邓良知转任福建兴泉兵备道,镇守兴化府、泉州府海防,抵禦倭寇。天启五年(1625年)任广东布政使司参政,两年后致仕归里。崇祯十一年(1638年)卒。
《國語辭典》:良知  拼音:liáng zhī
1.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2.知交好友。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我志谁与亮?赏心唯良知。」唐。罗隐 秋日寄狄补阙诗:「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漢語大詞典》:致良知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 明 王守仁 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 王守仁 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國語辭典》:良知良能  拼音: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天赋的善性知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漢語大詞典》:灵知(靈知)
(1).犹灵觉。指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 晋 支遁 《咏八日诗》之一:“交养卫恬和,灵知溜性命。”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八:“灵知湛常然,符应有盈缺。” 南朝 梁宣帝 《迎舍利》诗:“灵知虽隐显,妙色岂荣枯。”
(2).犹良知。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为 陆 王 之学者,据灵知以詆 程 朱 ,是以佛攻 老 。”
《國語辭典》:夜气(夜氣)  拼音:yè qì
1.平旦清明之气。自入夜至于平旦,因人未与外界事物接触,故而产生清明纯净之气,此时良知最易呈现。《孟子。告子上》:「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2.夜间的空气。南朝梁。刘孝仪〈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唐。韩愈〈李花〉诗二首之一:「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国语辞典》:良心不安  拼音:liáng xīn bù ān
违反良知,内心不平静。如:「即使事情不是他做的,但知情不报,仍让他感到良心不安。」
《国语辞典》:全无人性(全无人性)  拼音:quán wú rén xìng
丧失理智良知,本性泯灭。如:「歹徒作案手段残忍,全无人性。」
《國語辭典》:哀莫大于心死(哀莫大於心死)  拼音: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一个人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丧失了良知灵魂,变得麻木不仁。《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