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霸
亦作“ 起覇 ”。
(1).起而称霸。晋书·天文志中:“一曰,赤彗分为昭明,昭明灭光,以为起霸起德之徵,所起国兵多变。”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黄乌流而白鱼跃,有 周武 之兴王;彤弓一而旅矢千,有 晋文 之起覇。”
(2).戏曲表演中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据说始用于 明 代传奇《千金记·起霸》。京剧《霸王遇虞姬》第一场:“ 司马欣 、 董翳 、 李由 、 孙胜 、 章平 、 周熊 、 王离 、 韩章 上,起霸。”京剧《取南郡》第六场:“ 牛金 上,起霸。” 靳以 《下场》:“前台正在演着另一个场面,许多人在高兴地喝着采,方才的那一点惊恐已经没有了,鉴赏着边式的‘起霸’。”
《漢語大詞典》:蹲舞
古代 中亚 民族的一种舞蹈动作。 唐 刘言史 《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 石国 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跳身转轂宝带鸣,弄脚繽纷锦靴软。”
《國語辭典》:太平鼓  拼音:tài píng gǔ
1.乐器名。满、蒙、汉打击乐器,也称为「单鼓」、「羊皮鼓」。用铁为框,蒙以兽皮,鼓面略呈团扇形,底下有数枚小铁环,有的鼓面画有人物花草,鼓框衬以绒球或花生穗。旧时常用于春节时,或祭祀、跳神等活动,以祈太平,故名。唐代已有,宋代称为「打断」。
2.流行于北京、河北、东北、陕西、宁夏等地,表演时左手持鼓柄,右手执鼓鞭,敲击鼓面,并同时震动铁环作响,一面舞蹈或演唱,各地跳法不同。此种表演形式,也称为「太平鼓」、「太平鼓舞」。
《漢語大詞典》:舞佾
古代仪礼之一。多人纵横排成行列的舞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一·列朝·圣主兼三教》:“即表章圣学,而不屑屑议籩豆、舞佾、升降及改革公侯等事。”
《漢語大詞典》:罗舞(羅舞)
回旋舞蹈。《汉书·礼乐志》:“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効欢虞 泰一 。”
分類:回旋舞蹈
《國語辭典》:歌剧(歌劇)  拼音:gē jù
opera
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十六世纪末始于义大利,结合文学、戏剧、音乐、舞台艺术等,而以音乐为主,通常由管弦乐团伴奏,后渐流行于欧洲各地。
《漢語大詞典》:翘袖(翹袖)
举袖。指舞蹈中的一种姿势。西京杂记卷一:“﹝ 戚夫人 ﹞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翘袖中繁鼓,倾眸遡华榱。”
《國語辭典》:塑造  拼音:sù zào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漢語大詞典》:蜂舞
亦作“蠭舞”。
(1).群蜂飞舞。比喻纷然并起。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呜呼,世教不明,邪説蠭舞,星星之火,坐视燎原。”
(2).蜜蜂用来表达蜜源距离、方向和鼓动其他蜜蜂采集的一种舞蹈信号。有表达蜜源距离较远的摆尾舞和蜜源距离较近的圆舞两种。亦泛指蜜蜂飞绕盘旋。
《漢語大詞典》:蹀马(蹀馬)
(1).能舞蹈的马。 宋 曾慥 类说·蹀马戏:“宴土蕃使蹀马之戏,皆五色彩丝金具装於鞍上,加麟首飞翅。乐作,马皆随音蹀足,宛转中节,胡人大骇。”
(2).指按蹀马动作谱成的乐曲。旧唐书·音乐志二:“及会,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马,次奏《散乐》而毕矣。”
分類:舞蹈乐曲
《国语辞典》:舞步  拼音:wǔ bù
舞蹈的步伐。如:「她跳起舞来舞步轻盈,姿态美妙。」
《國語辭典》:巾舞  拼音:jīn wǔ
一种中国古代的舞蹈。参见「公莫舞」条。
分類:舞蹈道具
《漢語大詞典》:舞师(舞師)
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周礼·地官·舞师:“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凡野舞,则皆教之。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
《國語辭典》:亮相  拼音:liàng xiàng
1.戏曲中主要演员于上、下场或一节舞蹈、武打完毕后,做一短暂停顿的静止姿势,藉以突显角色神态、加强戏剧效果。也作「亮像」。
2.比喻公开表示态度、立场或说明观点。如:「蛰伏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公开亮相,说明事情的原委。」
《漢語大詞典》:槃舞
古代的一种舞蹈。因舞时用盘,故名。宋书·乐志一:“ 汉 世唯有槃舞,而 晋 加之以杯,反覆之也。”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晋杯槃舞歌题解。
分類:舞蹈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