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萃恶(萃惡)
脸色憔悴。荀子·礼论:“故悦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颜色者也。” 杨倞 注:“萃,与顇同;恶,颜色恶也。”
分類:脸色憔悴
《漢語大詞典》:情见于色(情見於色)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於色。”
《國語辭典》:声色俱厉(聲色俱厲)  拼音:shēng sè jù lì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肃。《晋书。卷六。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世蕃愕然,方欲举手推辞,只见沈链声色俱厉道:『此杯别人吃得,你也吃得。』」
《國語辭典》:神头鬼脸(神頭鬼臉)  拼音:shén tóu guǐ liǎn
比喻标新立异,故作奇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六回:「非幻心里才明白了,看见是个徒弟,心里又著恼,又好欢喜,说道:『你做这等神头鬼脸怎的?』」也作「神头鬼面」。
《國語辭典》:甩脸子(甩臉子)  拼音:shuǎi liǎn zi
拉下脸,以怨色示人。如:「问你一句话,你就和我甩脸子!」、「做错事还甩脸子,难怪遭受责骂。」
《國語辭典》:色若死灰  拼音:sè ruò sǐ huī
形容脸色惨白,有如寂灭的灰。《庄子。盗蹠》:「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也作「色如死灰」。
《漢語大詞典》:咀脸(咀臉)
脸面,脸色。指态度表情。 茅盾 《锻炼》一:“我们今天还要去奔走营救,看人家的咀脸,越想越不服气。”咀,一本作“ 嘴 ”。
《國語辭典》:鉴貌辨色(鑒貌辨色)  拼音:jiàn mào biàn sè
观察人的脸色而随机行事。《野叟曝言》第三三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灵不过的东西,鉴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也作「见貌辨色」、「鉴毛辨色」。
《國語辭典》:见貌辨色(見貌辨色)  拼音:jiàn mào biàn sè
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朱世远终是男子之辈,见貌辨色,已知女孩儿心事。」《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亏得他见貌辨色,立刻告病还乡,乐得带了妻儿老小,回家享福,以保他的富贵。」也作「鉴毛辨色」、「鉴貌辨色」。
《漢語大詞典》:见猊辨色
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形容为人机灵。
《國語辭典》:眉高眼低  拼音:méi gāo yǎn dī
1.形容人的脸色神情。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一三出:「大丈夫四海为家,那里不去了,怎肯受你家眉高眼低,乾言湿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在赵琮夫妻两个,不要说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也作「眉眼高低」。
2.比喻做事的分寸。《三侠五义》第三二回:「慢说走路,甚么处儿的风俗,遇事眉高眼低,那算瞒不过小人的了。」
《國語辭典》:面如土色  拼音:miàn rú tǔ sè
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惊恐到了极点。《红楼梦》第九三回:「贾芹拾来一看,吓得面如土色。」《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重读一遍,读得声韵铿锵,番使不敢则声,面如土色,不免山呼拜舞辞朝。」也作「面如灰土」、「面色如土」。
《國語辭典》:面黄肌瘦(面黃肌瘦)  拼音:miàn huáng jī shòu
形容人消瘦、营养不良的样子。《水浒传》第六回:「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面黄肌瘦。」《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挑著锅的,也有箩担内挑著孩子的,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
《國語辭典》:面不改容  拼音:miàn bù gǎi róng
不改变脸色。形容遇到危险时神态沉著镇定。《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也作「面不改色」。
《漢語大詞典》:面若死灰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淮南子·修务训》:“﹝ 申包胥 ﹞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亦作“ 面如死灰 ”。太平广记卷三四八引《传异记·李全质》:“西走 百歇桥 二十里,水深而冰薄……行从等面如死灰,信轡委命而行。”《上海滩》1990年第1期:“只见柜里空空如也,他登时面如死灰,大叫:‘上当了,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