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分类词汇(续上)
牛录额真
九门提督
《漢語大詞典》:牛录额真(牛录額真)
清 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 清 太宗 天聪 八年改名“牛录章京”。 顺治 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清史稿·博尔晋传:“ 太祖 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 顺治 间,定官名皆汉语,谓之‘世管佐领’。”亦作“ 牛录额贞 ”、“ 牛录厄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清 营的一个牛录厄真带领四个兵在石碑旁边等候,随即护送他们到三里外的 多铎 营中。”参见“ 牛录 ”。
《漢語大詞典》:牛录
(1). 清 八旗组织的最早基层单位。起源于 满族 早期集体狩猎组织。最初,每一牛录辖十人。以后,所辖丁壮数逐渐扩大到三百人。设统领官一人,称“牛录额真”。清史稿·兵志一:“每旗三百人为一牛录,以牛录额真领之。” 傅克东 《清代前期的佐领》:“佐领在满语中包括牛录(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和牛录额真(八旗基层单位的首领)二者而言……这种以血缘(族)和地缘(寨)而组成的牛录,最初只有十人,而牛录额真不过是十人之长(即‘什长’)。”
(2).借指 清 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乱兵纷入,父子分窜。女为牛录俘去。”
《漢語大詞典》:九门提督(九門提督)
清 代步军统领的俗称。全名是:提督九门步兵统领。掌管京城九门门禁。 清 方苞 《狱中杂记》:“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詰皆归刑部。”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这外面坐的几个人,是京里九门提督 齐 大人那里差来的。”参见“ 九门 ”。
《國語辭典》:九门(九門)  拼音:jiǔ mén
1.古代天子都城设九门,后用以称皇宫。唐。韩愈〈贺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门,阴云已垂于四野。」宋。张孝祥 浣溪沙。宫柳垂垂碧照空词:「宫柳垂垂碧照空,九门深处五云红。」
2.清代北京城的九个门,有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城、西直、德胜、安定等。
3.神话中的九道天门。唐。李白〈梁甫吟〉:「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