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君人  拼音:jūn rén
为人君主。《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君人者,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人臣亦然。」《文选。贾谊。过秦论》:「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而君人者,莫肯为也,臣愚窃以为过。」
《國語辭典》:卜年  拼音:bǔ nián
占卜求问传国的年数。《左传。宣公三年》:「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晋。刘琨〈劝进表〉:「惠泽侔于有虞,卜年过于问氏。」
《漢語大詞典》:卜世
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纪:“ 晋 以卜世告终,歷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 裕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敌去之后,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復!”参见“卜年”。
《國語辭典》:王朝  拼音:wáng cháo
1.朝廷、朝代。《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王朝肃清,唯俊之庭。」宋。陆游〈董逃行〉:「危难继作如崩涛,王朝荒秽谁复薅。」
2.谓天子视朝。《周礼。地官司徒。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漢語大詞典》:牧养(牧養)
(1).养育,抚养。管子·问:“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 尹知章 注:“牧养,谓其人不能自存。”明史·恭闵帝纪:“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鰥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
(2).治理,统治。汉书·鲍宣传:“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鳩》之诗。”《后汉书·班勇传》:“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仍乞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
(3).放牧饲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乃赦 越王 得离其石室,去就其宫室,执牧养之事如故。”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山羊﹞既肥且伟,初疑岛上有人牧养,而絶无人踪,捕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莫翁 当下发了一季工食,着他在山边草房中住宿,专管牧养。” 柯蓝 《游牧者之歌》:“这是 傣 家牧养的‘菜牛’,专门用来吃肉的。”
《國語辭典》:膻腥(羶腥)  拼音:shān xīng
羊臭及鱼臭。《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國語辭典》:北庭  拼音:běi tíng
1.汉时称北匈奴居住的地方。后泛称北方夷狄之地。《后汉书。卷四○。班彪列传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
2.唐时称西域为「北庭」,设北庭都护府。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历代州域形势五。唐上》。
《漢語大詞典》:伯道
晋 邓攸 的字。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士元 名位屈, 伯道 子孙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向忧 伯道 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未孕者,尚不一其人。”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顾亭林》:“得一子,已成童而夭,竟同 伯道 。”参见“ 伯道无儿 ”。
霸道。伯,通“ 霸 ”。指国君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齐桓 行伯道,会诸侯,事 周 室。”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汉书·梅福传:“ 高祖 弃 陈平 之过而获其谋, 晋文 召天王, 齐桓 用其讎,有益於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宋 王禹偁 《一品孙郑昱》诗:“我爱三代时,法度有深根……四民有定分,宦路无驰奔。自从杂伯道,倾夺日喧喧。”
《國語辭典》:伯道无儿(伯道無兒)  拼音:bó dào wú ér
伯道,晋朝邓攸的字。邓攸为河东太守时,因避石勒兵乱,带著自己的儿子及侄子逃难。途中数次遇到贼兵,邓攸因不能两全,乃丢弃儿子保全侄儿,以致没有后嗣。见《晋书。卷九○。良吏传。邓攸传》。后以伯道无儿比喻人没有子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重邓仆射,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也作「伯道之忧」。
《國語辭典》:宗法  拼音:zōng fǎ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國語辭典》:顽民(頑民)  拼音:wán mín
不服从政府命令的人民。《书经。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老残游记》第七回:「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
《漢語大詞典》:休显(休顯)
(1).荣耀,显赫。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出不休显,贱不忧戚。”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作帅南 荆 ,厥闻休显,武志既扬,文教亦熙。”
(2).犹休明。多用以颂扬封建统治。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彰天瑞之休显,照远戎之来庭。” 刘良 注:“以彰天瑞之休明。” 宋 王安石 《翰林侍读学士右正言冯京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具官某,造行直方,受材博敏,践更中外,休显有称。”
《漢語大詞典》:世治
(1).世世代代地统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2).时代太平;社会安定。韩非子·有度:“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 明 刘基 《王子明墓志铭》:“世治而生,世乱而死。”
《國語辭典》:白地  拼音:bái dì
1.白色质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裤,非无文采,酷无裁制。』」《唐书。卷二三。仪卫志》:「第四行,小戟、刀、楯,白地雪花袄、冒。」
2.空地。《水浒传》第五三回:「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家当都烧做白地。莫言不是。早早出来!」
3.平白无故。唐。李白 越女词:「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漢語大詞典》:白地明光锦(白地明光錦)
十六国时 后赵 织锦署所织的一种白底有文彩的丝织品。多比喻文质兼美的词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 孙绰 )道 曹辅佐 ( 曹毗 )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絝,非无文采,酷无裁製。”
《國語辭典》:解放  拼音:jiě fàng
1.释放。《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恩威并著。」
2.解除束缚。解除种种违反自然的道德、习惯、制度等的束缚,使各归于自由平等,近世社会运动中常用此语。
《漢語大詞典》:龙舆(龍輿)
(1).高大轩敞的车舆。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甘彼藜藿食,乐是蓬蒿庐。岂效繽纷子,良马骋龙舆。”
(2).由龙拉的车舆。 隋炀帝 《步虚词》之二:“翠霞承凤輦,碧雾翼龙舆。”
(3).天子的车舆。 唐 武三思 《奉和春日游龙门应制》:“凤驾临香地,龙舆上翠微。”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遥闻凤吹喧,闇识龙舆度。”
(4).借指皇帝。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犀甲逃荒谷,龙舆落海湾。”
(5).指皇帝的统治区。舆,舆地。 明 屠隆 《綵毫记·誓死不从》:“龙舆板荡, 唐 室正瞻乌。”
《漢語大詞典》:当御(當禦)
(1).以次侍寝。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妇人不当御。” 陈澔 集说:“御,侍御寝宿也。”
(2).犹值班。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秦伯 之弟 鍼 如 晋 修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当御。’” 杨伯峻 注:“当御犹今之值班。”文选·张衡〈西京赋〉:“内有常侍謁者,奉命当御。” 李善 注:“奉传詔命,而递当进也。”
(3).掌管统治。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遣 操 使缮脩郊庙,翊卫幼主, 操 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 张铣 注:“当御谓万事自当理之,不令上知也。”
抵挡。后汉书·虞诩传:“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 賁 育 为卒, 太公 为将,犹恐不足当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