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训兵(訓兵)
练兵。《周书·文帝纪上》:“责重忧深,不遑啟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神僧传·无漏:“无何, 安 史 兵乱, 肃宗 训兵 灵武 ,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於御前。” 明 李东阳 《定州韩魏公祠堂记》:“於是训兵劝稼,置学建师,而 定 乃大治。”
分類:练兵
《國語辭典》:阅兵(閱兵)  拼音:yuè bīng
检阅军队。如:「阅兵典礼」。
《國語辭典》:治兵  拼音:zhì bīng
1.治理军务。《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自征东以来,息歇六年,治兵缮甲,皆已完备。」
2.出兵。《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
《國語辭典》:五教  拼音:wǔ jiào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育。《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汉。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2.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3.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司徒为五教。」
4.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國語辭典》:调兵(調兵)  拼音:diào bīng
调遣军队。如:「调兵作战」。
《漢語大詞典》:坐作
(1).坐与起,止与行。古代练兵的科目之一,多与“进退”连用。《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 郑玄 注:“习战法。”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清 龙启瑞 《覆唐子实书》:“苟不能如此,则所谓明训练,习坐作,备糗粮,筑关隘者,今皆不敢遽言。”
(2).安然而为。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皇后兄弟,主壻外孙……虚食重禄,素餐尸位,而但事滛侈,坐作骄奢,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且夫列侯皆剖符受策,国大臣也……何得坐作奢僭,骄育负责,欺枉小民,淫恣酒色,职为乱阶,以伤风化而已乎?”
《漢語大詞典》:练卒(練卒)
(1).精兵。六韬·略地:“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吕氏春秋·处方:“ 章子 甚喜,因练卒以夜奄 荆 人之所盛守,果杀 唐蔑 。” 清 唐甄 潜书·受任:“善用兵者,生卒亦胜;不善用兵者,练卒亦败。”
(2).操练兵卒。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國語辭典》:操兵  拼音:cāo bīng
训练军队。如:「国军将士顶著烈日,在广场上操兵,勤练战技。」
《漢語大詞典》:讲兵(講兵)
讲武练兵。汉书·王莽传下:“时 忠 方讲兵都肄。”后汉书·寇恂传:“ 恂 板书属县,讲兵肄射。”
分類:讲武练兵
《國語辭典》:口令  拼音:kǒu lìng
1.于作战、军队操练或做体操时,以简短的术语所下达的口头命令。《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两面奏起军乐,洋教习一马当先,喊著德国操的口令。」
2.一种用以识别敌我的口头暗号。
《漢語大詞典》:讲戎(講戎)
演武练兵。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讲戎喧 涿 野,料敌静 居延 。”
分類:演武练兵
《漢語大詞典》:操江
(1). 明 代官名。全称提督操江,以副佥都御史为之,领上下 江 防之事。 清 顺治 元年沿置,兼巡抚 安 、 徽 、 宁 、 池 、 太 、 广 ,驻 安庆 。至 康熙 元年省操 江 所部十二营,改隶总督。始置 安徽 巡抚。因 明 代操江以副佥都御史为之,故亦有操江御史、操江都御史之称。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苏云 直至 南京 ,写下一张词状到操江御史衙门去出告。”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鑑 因是亦得转 南京 操江都御史。”参阅明史·职官志四清史稿·职官志三
(2).在 江 上操练兵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操 江 夜入 武昌门 ,鸡犬寂寥似野村。”
《漢語大詞典》:阴政(陰政)
(1).指讲武、练兵之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古讲武练兵必于秋冬肃杀之时,故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称兵” 汉 郑玄 注:“以阴政犯阳。” 孙希旦 集解:“兵之事为阴、为刚、为义。以正月而称兵,则以阴而干阳。”新唐书·王綝传:“今孟春讲武,以阴政犯阳气,害发生之德,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
(2).帝王后宫之事。南史·后妃传论:“夫后妃专夕,配以德升,姬嬙并御,进非色幸,欲使情有覃被,爱罔偏流,专贞内表,妖蛊外息,乃可以辅兴君德,燮理阴政。”
《漢語大詞典》:练饷(練餉)
(1). 明 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 崇祯 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 辽 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餉”。见明史·食货志二。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六:“﹝ 崇禎 ﹞十二年餉尽而贼未平,於是又从 嗣昌 及督餉侍郎 张伯鲸 议,勦餉外又增练餉七百三十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 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
(2). 清 代练兵的军需费用。清史稿·兵志三:“兵部诸臣会议,以 同治 初年创议练兵,京师神机营及 直隶省 六军,别筹练餉,特立营制。”清史稿·兵志三:“﹝ 同治 ﹞九年, 曾国藩 於 直隶省 增募马勇千人,分为四营,原有额兵,增足万人,分练马队、步队,奏定各营哨之制,及底餉、练餉、出征加餉之制,为北方重镇。”
《漢語大詞典》:演兵场(演兵場)
练兵的场所。 毛泽东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颯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分類:练兵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