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欠税(欠税)  拼音:qiàn shuì
指纳税义务人未在期限内缴纳足额的税款。如:「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因为欠税金额过高,遭到限制出境的处分。」
《國語辭典》:漏税(漏稅)  拼音:lòu shuì
以不正当的方法,逃避或减少法令规定应缴纳的税捐。是一种犯罪行为。
《國語辭典》:上税(上稅)  拼音:shàng shuì
纳税。如:「这批货上税了没有?」
《漢語大詞典》:召雇
唐 代官府为强迫百姓纳税服役而巧立之名目。新唐书·食货志二:“復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曰‘和市’,以巧避微文,比 大历 之数再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强令民众服役叫做召雇。”
《漢語大詞典》:红单(紅單)
(1). 清 代纳税的单据。《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至商税不令亲填簿册,及不给红单者,罸俸一年。”
(2). 广东 商船。 清 代多用于作战。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夷助剿:“当 向帅 初攻 金陵 ,调派红单艇船入 江 。助勦十年之久,迄无成功。”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外海水师利用广艇、红单、拖罾等船。”
《國語辭典》:官契  拼音:guān qì
旧时在官署纳税注册的契据。
《漢語大詞典》:课丁(課丁)
(1).旧时依法纳税服劳役的男子。 宋 朱继芳 《送僧苹洲游醉李》诗:“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
(2).按丁口纳税。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圣祖皇 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 商鞅 以来,计人之法, 汉武 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
《國語辭典》:税收(稅收)  拼音:shuì shōu
政府稽徵各项租税所得收入。
《漢語大詞典》:引茶
已按“引”为单位纳税,可以运销的茶。明史·食货志四:“初, 太祖 令商人於产茶地买茶。纳钱请引。引茶百斤,输钱二百。”
分類:纳税运销
《國語辭典》:钞关(鈔關)  拼音:chāo guān
古代按载货的数量和路途远近,令舟船缴纳货税的地方。《金瓶梅》第八一回:「你到家,好歹讨老爹一封书来,下与钞关钱老爹,少纳税银,先放船行。」《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不日来到扬州,在钞关住了一日,要换江船回南京。」
《國語辭典》:走私  拼音:zǒu sī
不依法令规定申报或不遵守政府管制物资规定,而私运货物到某地的违法行为。
《漢語大詞典》:课户(課户)
家中有纳税丁口的民户。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丙戌,詔凡诸色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其幕职、州县官,自今并支俸钱及米麦。” 胡三省 注:“ 唐 初,诸司置公廨本钱,以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其后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而收其课,计官多少而给之,此所谓课户也。”
《國語辭典》:完税(完稅)  拼音:wán shuì
缴纳税金。如:「不在规定的期限内完税,是要罚钱的。」
《漢語大詞典》:两税户(兩税户)
依两税法纳税的人家。《旧唐书·武宗纪》:“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餘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國語辭典》:税单(稅單)  拼音:shuì dān
政府向人民收税所发给的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