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誓死不贰
誓死不屈
誓死不渝
誓同生死
誓不两立
誓惩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國語辭典》:誓死不屈  拼音:shì sǐ bù qū
宁死也不屈服。用以形容很有气节。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渝
立誓至死不变。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陈力之志,誓死不渝。”
分類:立誓至死
《國語辭典》:誓同生死  拼音:shì tóng shēng sǐ
决心同生共死。形容关系密切,不可拆散。《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望母亲好言劝爹曲允,尚可挽回前失。」《隋唐演义》第五二回:「三则单雄信是义盟之首,誓同生死,安忍轻抛。」
《國語辭典》:誓不两立(誓不兩立)  拼音:shì bù liǎng lì
立誓绝对不和敌对的人并立于天地之间。形容仇恨极深。《七侠五义》第五七回:「好病夫呀!我与你誓不两立了。」《彭公案》第八七回:「淫贼往那里走,你这里来,我与你誓不两立。」
《漢語大詞典》:誓惩(誓懲)
立誓以之为惩戒。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僕少读 韩氏 文而高其辞,颇恨其未纯於圣人之道……矩度不能造 颜 、 孟氏 之域。为贤者指笑,目为文人。心窃少之,从总角輒自誓惩。”
分類:立誓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