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名钱(無名錢)
(1).未标名目的国库款。多指私人官俸归公者。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辞禄。詔都内别臧 张氏 无名钱以百万数。”南史·萧绩传:“﹝ 绩 ﹞所有租秩,悉寄天府。及薨后,少府有 南康国 无名钱数千万。”新唐书·王绍传:“是时,兵旱无年,詔户部收闕官俸,税茶及无名钱,以修荒政。”
(2).指来路不明的钱。 清 于成龙 《新民自省六戒》:“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漢語大詞典》:私金
私人所有的钱。战国策·秦策二:“﹝ 甘茂 曰:﹞‘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 宜阳 之郭为墓。’於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 宜阳 拔。”
分類:私人
《漢語大詞典》:私券
私人间互立的契约。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记》:“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一旦欵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
《漢語大詞典》:蓄私
蓄养妾媵私人。晏子春秋·谏下二一:“且古圣王蓄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墨子·辞过:“君实欲民之众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 孙诒让 间诂:“私谓妾媵私人。”
《國語辭典》:义地(義地)  拼音:yì dì
供给贫民埋葬用的公共墓地。也称为「义冢」、「义园」。
《漢語大詞典》:私刻
(1).私人刻印。 叶德辉 《书林清话·明人私刻坊刻书》:“ 明 刻精本已具於前,其他私刻坊刻之书,以年代相近,存於今者,视 宋 元 刻本为多。”
(2).犹刻薄,吝啬。 明 方孝孺 《条侯传论》:“彼 景帝 者,私刻忍人也,欲封其后之兄,而 亚夫 不从。”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诸弟子曰:‘吾师甚是私刻,我等伏侍数十年,尚无丝毫秘诀传授,想你来之何益?’”
《漢語大詞典》:私兵
私人拥有的士兵。北齐书·清河王岳传:“初 岳 与 高祖 经纶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储甲千餘领。”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不然,南亩之勇夫,夫岂无私兵?”
《漢語大詞典》:私褚
私人储藏之物。褚,通“ 储 ”。新唐书·儒学传序:“ 禄山 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幐私褚,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刼为縵胡。”
《漢語大詞典》:私邑
犹封邑。私人的领地。左传·哀公十六年:“ 子木 暴虐于其私邑,邑人诉之。”《公羊传·昭公五年》:“ 莒 牟夷 以 牟娄 及 防 兹 来奔……其言及 防 兹 来奔何?不以私邑累公邑也。” 徐彦 疏:“公邑,君邑也;私邑,臣邑也。”
《漢語大詞典》:私业(私業)
私人的事业或业务。晋书·慕容暐载记:“从戎之外,足营私业。”
《漢語大詞典》:私羡
私人生活费的馀剩。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异兆门中·李生白银》:“衣食某之本职,不敢私,特为君添学生一十人,赠银一笏,是某之私羡也。”
《漢語大詞典》:私教
私人的指示。《汉书·循吏传·黄霸》:“臣 敞 非敢毁丞相也,诚恐羣臣莫白,而长吏守丞畏丞相指,归舍法令,各为私教,务相增加,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分類:私人指示
《國語辭典》:私邸  拼音:sī dǐ
官吏的私人住宅。
《國語辭典》:香火院  拼音:xiāng huǒ yuàn
私人出资建造的寺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原来那镇国寺乃汉明帝御前香火院,本寺有僧三十馀人。」
《國語辭典》:土库(土庫)  拼音:tǔ kù
1.贮藏私人财物的仓库,通常指坟墓。元。张可久〈落梅风。土库千年调〉曲:「土库千年调,金疮百战功,叹兴亡一场春梦。」《醒世恒言》卷三八:「他生平省俭惜福,不肯过费,俱将来藏置土库中。」
2.城市名。(Turku)为芬兰西南岸的古老城市,濒临奥拉河口。建有全国最大的烟草厂和海军造船厂,通用瑞典及芬兰两种语言。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为芬兰的文化中心及第二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