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巢叶灵龟
 
巢龟戏叶
 
神龟游莲叶
 
绿龟巢莲
 
绿龟叶上游
 
叶上灵龟
 
灵龟游漾其处
 
龟戏青荷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3225~
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蓍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岂不信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刘向云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一本生百茎。」
《漢語大詞典》:神龟(神龜)
(1).传说中称有灵异的龟。庄子·秋水:“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马龙出而大兴,神龟见而《洪范》燿。”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水龟:“在水曰神龟……后世不分山泽水火之异,通以小者为神龟。”
(2).水龟的别称。中医用以制作龟甲入药。
《漢語大詞典》:神龟乐(神龜樂)
谓像神龟那样自得其乐。比喻不为仕宦所羁,逍遥自在。 宋 范仲淹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之十:“风尘日已远,郡枕 子陵 溪。始见神龟乐,优优尾在泥。”参见“ 曳尾涂中 ”。
《國語辭典》:曳尾涂中(曳尾塗中)  拼音:yì wěi tú zhōng
拖著尾巴在泥路中爬行。语本《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比喻宁愿贫困而逍遥自在,不愿尊贵礼遇而备受拘束。《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也作「曳尾泥涂」。
《分类字锦》:神龟千岁(神龟千岁)
史记龟策传神龟出于江水中庐江郡常岁时生龟长尺二寸者二十枚输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龟千岁乃满尺二寸
分类:卜筮
《分类字锦》:神龟表端(神龟表端)
魏书孝明帝纪神龟元年二月诏以神龟表端大赦改元
分类:赦宥
《漢語大詞典》:灵龟(靈龜)
(1).龟的一种。蠵之别名。尔雅·释鱼:“二曰灵龟。” 郭璞 注:“ 涪陵郡 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瑇瑁,俗呼为灵龟。即今觜蠵龟,一名灵蠵,能鸣。”墨子·亲士:“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2).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龟。
(3).有灵应的龟兆。《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朶颐。” 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
(4).神龟。文选·曹植〈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李善 注:“《庄子》曰: 楚王 使大夫往聘 庄子 。 庄子 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南唐 李中 《鹤》诗:“好共灵龟作儔侣,十洲三岛逐仙翁。” 清 金农 《寒夜过荆山人山居》诗:“想见苦吟风烛下,灵龟屏息玉蟾枯。”
(5).比喻有才之士。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潦倒惭相识,平生颇自奇。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6).指金钱龟。因其小巧玲珑,故称。 前蜀 贯休 《再逢虚中道士》诗之二:“囊里灵龟小似钱,道伊年与我同年。”
《漢語大詞典》:玉灵(玉靈)
指神龟。《史记·龟策列传》:“今日吉,谨以粱卵焍黄,祓去玉灵之不祥。”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红蕖緑苹芳意多,玉灵荡漾凌清波。” 明 宋濂 《蔗庵述梦文》:“心狐疑以至旦兮,竟不识为何祥也;爰有事於玉灵兮,乃吉繇之所彰也。”
分類:神龟
《漢語大詞典》:玄元大夫
谓神龟。 宋 苏轼 《书艾宣画·莲龟》“独见玄夫曝日时” 施元之 注引 宋 沈怀远 《南越志》:“ 宋元君 梦玄元大夫,神之龟也。”
分類:神龟
《國語辭典》:丹书(丹書)  拼音:dān shū
1.古代颁给功臣的契券。《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
2.用朱笔定罪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执其手,赂之以曲沃,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3.周文王所得的纬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则是尧造绿图,昌制丹书其伪三矣。」
《漢語大詞典》:五灵(五靈)
(1).谓麟、凤、神龟、龙、白虎,古代传说中的五种灵异鸟兽。史记·龟策列传:“灵龟卜祝曰:‘假之灵龟,五巫五灵,不如神龟之灵,知人死,知人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 孔颖达 疏:“麟、凤与龟、龙、白虎五者,神灵之鸟兽,王者之嘉瑞也。”旧唐书·杜正伦王珪等传赞:“五灵嘉瑞,出繫污隆,人中麟凤, 王 戴 诸公。”
(2).指金、木、水、火、土五星。黄庭内景经·脾部:“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 梁丘子 注:“五灵,谓五星也。” 前蜀 杜光庭 《川主相公北帝醮词》:“伏以七政上尊,五灵玄老,位司北极,部制中天。”
《漢語大詞典》:龟书(龜書)
(1).谓神龟负书。文选·张衡〈东京赋〉:“龙图授 羲 ,龟书畀 姒 。” 薛综 注:“尚书传曰:‘天与 禹 , 洛 出书,谓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 氏以兴。龙图龟书,二王是膺。 汤 武 以下,夫何足徵。” 明 杨慎 《观〈论衡〉有感衍其义为韵语》:“龙图天苞呈,龟书地符示。”《宋书·符瑞志上》:“ 洛 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谓‘ 洛 岀“书”者也。’”参见“ 洛书 ”。
(2).神龟所负之书。指“洛书”。
分類:神龟负书
《國語辭典》:洛书(洛書)  拼音:luò shū
相传夏禹治水,神龟从洛水出现,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而排列其次第,乃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称为「洛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
《漢語大詞典》:伏龟(伏龜)
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为松树之精所化。《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唐 李商隐 《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朱鹤龄 注引《嵩山记》:“ 嵩高山 有大松树,或百岁,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为伏龟,採食其实得长生。”
《漢語大詞典》:玉龟(玉龜)
(1).传说中的神龟。古以玉龟出为吉祥的征兆。史记·龟策列传:“记曰:‘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八曰‘玉龟’:凡八名龟。” 北齐 邢劭 《甘露颂》:“玉龟出沼,鸣凤在阿。”隋书·礼仪志一:“石鱼彰合符之徵,玉龟显永昌之庆。”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清旦朝 金母 ,斜阳醉 玉龟 。”
(2).即玉龟山。传说中的仙山。
《漢語大詞典》:鳌海(鼇海)
大海。传说中鳌为海中神龟,因称。 唐 黄滔《水殿赋》:“还如玉关,控鼇海以峥嶸;稍类云楼,拔蜃江而耸峙。”
《漢語大詞典》:巢龟(巢龜)
传说中的神龟。为长寿吉祥之物。史记·龟策列传:“有神龟在 江 南嘉林中。嘉林者,兽无虎狼,鸟无鴟梟,草无毒螫,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为嘉林。龟在其中,常巢於芳莲之上。”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寒芳苓之巢龟,膾西海之飞鳞。” 宋 张元干 《水龙吟·周总领生朝》词:“看巢龟戏叶,蟠桃著子,祝三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