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捣衣石(擣衣石)
(1).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唐 王建 《捣衣曲》:“月明庭中擣衣石,掩帷下堂来擣帛。”
(2). 陕西省 勉县 旧 褒城县 境有 女郎山 ,山下有大石,相传为 东汉 张鲁 女捣衣所用之石。又 荆州 秭归县 境古有 屈原 宅,亦有捣衣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褒城县 女郎山 ﹞下有 女郎庙 及擣衣石,言 张鲁 女也。”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荆州记》:“ 秭归县 有 屈原 宅, 女嬃 庙,擣衣石犹存。”
《国语辞典》:印石  拼音:yìn shí
1.用以刻印的石头。
2.一种石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湘水又北,历印石,石在衡山县南,湘水右侧,盘石或大或小,临水,石悉有迹,其方如印,累然行列,无文字,如此可二里许,因名为印石也。」
《漢語大詞典》:竦石
耸立的石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自砥柱以下,五户已上,其间百二十里, 河 中竦石杰出,势连襄陆。”《梁书·张充传》:“若夫惊巖罩日,壮海逢天;竦石崩寻,分危落仞。”
分類:耸立石头
《国语辞典》:山砠  拼音:shān jū
石头的山,指山区险阻的地方。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山砠水厓,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刘阮二郎,经涉山砠,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
《漢語大詞典》:璞石
蕴藏有玉的石头。 汉 王符 潜夫论·论荣:“夫 和氏 之璧,出於璞石; 隋氏 之珠,产於蜃蛤。”
分類:蕴藏石头
《漢語大詞典》:石履
形似鞋子的石头。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兴安县 水边有平石,其上有石櫛、石履各一具。俗云: 越王 渡溪,脱履堕櫛於此。”
分類:鞋子石头
《漢語大詞典》:石鼻
突出的石头。 宋 苏轼 《巫山》诗:“浣衣掛树梢,磨斧就石鼻。”
分類:突出石头
《国语辞典》:鬓如漆(鬓如漆)  拼音:bìn rú qī
鬓发黑润如漆。元。方回〈石头田〉诗:「是时鬓如漆,浩歌无忧端。」
《國語辭典》:箴石  拼音:zhēn shí
一种古时治病用的石针。《汉书。卷三○。艺文志》:「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唐。颜师古。注:「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石箴也。」《山海经。东山经》:「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可以为砥针治痈肿者。」
分類:治病石头
《国语辞典》:石墩  拼音:shí dūn
以石头砌成的基座。如:「山洪爆发,冲毁了这座桥的石墩。」
《漢語大詞典》:乳床(乳牀)
(1).石头的坐榻。因其色乳白,故名。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诗之一:“移时寂歷烧松子,尽日殷勤拂乳牀。”
(2).石钟乳根部相联的地方。又叫石床。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岩洞:“凡乳牀必因石脉而出,不自顽石出也。”参阅《政和证类本草·石钟乳》本草纲目·石三·殷蘖
《漢語大詞典》:没矢
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形容射箭的力量极强。汉书·李广传:“ 广 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三六章:“汉书上说的‘没矢’,那‘矢’字是包括箭杆而言,箭羽也在其中。”
《國語辭典》:金字塔  拼音:jīn zì tǎ
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用石块砌成,为底面四方形,侧面三角形的角锥塔,以其形如中文的「金」字,故译为「金字塔」。今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者,为古夫王(Khufu)墓,工程浩大,由十万人历时三十年完成。
《國語辭典》:基石  拼音:jī shí
1.支撑建筑物基底的石头。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据。如:「健康是一切事业的基石。」
《國語辭典》:石雕  拼音:shí diāo
1.在石材上雕刻形象或花纹的艺术。可雕石材如白大理石、文石、玉石等。
2.用各种石材雕刻而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