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解趣
识趣;知道进退。例如:他们放了你,也不解趣哩。——《金瓶梅词话》
分類:知道进退
《漢語大詞典》:失露
秘密等被不应该知道的人知道了。例如:千万不要失露我的秘密。
《漢語大詞典》:透熟
谓知道得很清楚,很熟。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 臧克家 《天火》诗:“我知道你什么都透熟,为了什么才装作糊涂。”
分類:知道清楚
《国语辞典》:匿居  拼音:nì jū
潜居,不让人知道。《宋史。卷二七一。张藏英传》:「至则微服携铁檛,匿居道舍侧,伺其出击之,仆于地,齧其耳啖之,遂禽归。」
《漢語大詞典》:炸锅(炸鍋)
比喻情绪激动或大发脾气。如:谁知道哪句话不对劲他就炸锅呢?
《国语辞典》:有眼色  拼音:yǒu yǎn sè
1.有眼光,能分辨是非好坏。《歧路灯》第八回:「只是那光景,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2.善于观察,知道如何应对进退。如:「他很有眼色,应该不会做出这种没分寸的事情。」《红楼梦》第五○回:「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姑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
《漢語大詞典》: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语本论语·先进:“ 子路 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由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何晏 集解:“方,义方。”《四游记·锺离将兵伐寇》:“圣天子以大将嘱我,统尔三军,凡三军之士,各宜有勇知方,不负上意。”
《国语辞典》:远近驰名(远近驰名)  拼音:yuǎn jìn chí míng
名声流传极广,远近的人都知道。如:「台南的小吃远近驰名,因此许多人纷纷慕名前往品尝。」
《漢語大詞典》:逸闻轶事(逸聞軼事)
指世人不大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 毛氏 汲古阁 元 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閒逸闻軼事,皆可以备考稽。”亦作“ 逸闻趣事 ”、“ 逸闻琐事 ”。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二章:“有的谈当前纷乱的政治形势,猜测战争的发展趋势;有的谈政界的逸闻趣事。”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又有时谈一些与评价无关的逸闻琐事,给文字增加无穷馀韵,真是高妙极了。”
《漢語大詞典》:逸谭(逸譚)
指世人不大知道的传闻。多指未见于正式记载的。 秦牧 《艺海拾贝·摔坏小提琴的故事》:“从前读 日本 作家编的《欧美逸谭》,记得有一个关于音乐家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轶事遗闻(軼事遺聞)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单辞隻义,軼事遗闻,咸笔之於书,以冀流传久远。”亦作“ 軼闻遗事 ”。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及於 唐 宋 ,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説则为海,軼闻遗事,杂然著已。”
《國語辭典》:知过必改(知過必改)  拼音:zhī guò bì gǎi
知道过错,一定改正。元。白朴。《东墙记》第三折:「古人言知过必改,不由人兜在心怀。」《斩鬼传》第五回:「三鬼见钟老爷赏罚分明,心中感服,叩头拜谢,知过必改去了。」
《漢語大詞典》:知过(知過)
自知过失。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何等有人情,又何等知过,何等守法,又何等果决,我们的文学家做得出来么?”
分類:自知过失
《漢語大詞典》:知难而进(知難而進)
知道有困难,仍然勇往直前。 克非 《春潮急》四五:“党和群众都会支持你的!共产党员为真理而斗争,应该知难而进。” 方毅 《读〈攻关〉》:“最终胜利归于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人们。”
《國語辭典》:知其一不知其二  拼音: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
仅知事物的一部分,而不知其他的部分。指对事情缺乏澈底的了解,未能有全面的认识。宋。苏轼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明。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夫人,你知其一,不知其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岂可陷亲于不义?」也作「知其一不达其二」、「知其一未睹其二」。
分類:知道
《漢語大詞典》:知根儿(知根兒)
知道底细。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再加舅太太这等一个玲瓏剔透、两地知根儿的人作了乾娘,从中调停提补……﹝ 何玉凤 ﹞真算得千古第一个乐人。”
分類:知道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