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合
(1).精神会合。 唐 元稹 《莺莺传》:“心邇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盖所谓百年智巧,消磨欲尽,而后意动天机,神合自然,难为粉墨者道也。”
(2).十分相合。《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明诗选》:“ 李舒草 曰:‘﹝ 献吉 ﹞古诗乐府纯法 汉 魏 ,下及 阮 谢 ,无不神合。’”
《國語辭典》:投契  拼音:tóu qì
情意相合。《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著,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但是劳航芥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劳航芥西文渊博,二人因此大家有些仰仗地方,所以见了面甚为投契。」
《國語辭典》:天喜  拼音:tiān xǐ
术数用语:(1)星命家指主爱情、婚姻、感情的吉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孩儿,你可曾算我两个的八字红鸾天喜几时到命哩!」(2)指吉利的日子。星命家认为日支与月建相合,如寅月逢戌日、卯月逢亥日等,即为天喜的吉日。
《漢語大詞典》:篆盖(篆蓋)
古时墓志铭例用石相合,以一石为盖。盖石题死者爵里姓名,习惯用篆书,称“篆盖”。 宋 欧阳修 《与杜沂论祁公墓志书》之二:“葬事知定十月,不知何人篆盖,早了为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碑志书法:“篆盖二字止可施诸壙石。”
《國語辭典》:瓦合  拼音:wǎ hé
破瓦相合,虽聚而不齐。比喻乌合之众。《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序》:「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
《漢語大詞典》:半合
两半相合。谓夫妇合为一体。仪礼·丧服“夫妻牉合也” 唐 贾公彦 疏:“夫妇牉合也者,《郊特牲》云:‘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是夫妇半合子胤生焉,是半合为一体也。”
《漢語大詞典》:合爪
合掌。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新唐书·傅奕传:“ 瑀 不答,但合爪曰:‘地狱正为是人设矣。’”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生魂神:“诸神满前,皆合爪以致肃敬。” 明 宋濂 《题金书〈法华经〉后》:“予既书已,合爪言曰:‘是经在处,天龙护持,将燬而弗之燬,垂亡而弗之亡。’”
《國語辭典》:适合(適合)  拼音:shì hé
配合得恰到好处。《鬼谷子。忤合》:「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
《國語辭典》:不符  拼音:bù fú
不相合、不相当。《老残游记》第八回:「东造甚为难过,继思狐裘所以不肯受,必因与行色不符,因在估衣铺内选了一身羊皮袍子马褂,专差送来。」《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金子香字是认得的,看看题目不符,就要请教。」
分類:不符相合
《漢語大詞典》:三袭(三襲)
(1).指三者相合。国语·周语下:“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 驩 之孙,实有 晋国 。’其卦曰:‘必三取君於 周 。’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 韦昭 注:“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 唐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下輦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
《漢語大詞典》:纳音(納音)
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相合为六十音,与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火、木、水、土五行之序旋相为宫,称为纳音。参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清 钱大昕 《纳音说》
《國語辭典》:巧合  拼音:qiǎo hé
凑巧、意外的相合。《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可见天意有定,如此巧合。」
《國語辭典》:起火  拼音:qǐ huǒ
1.点燃、生火。宋。陆游 农家诗:「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2.发生火灾。《晋书。卷三四。列传。杜预》:「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一言未了,只听得必必剥剥的声音,外边人声嘈杂,大声喊叫,说:『起火!起火!』」
3.冲天炮。《金瓶梅》第四二回:「乃是一枝起火,起去萃山律一道寒光,直钻透斗牛边。」
4.发怒、动气。如:「你先别起火,听我慢慢说!」《红楼梦》第六一回:「莲花儿赌气回来,便添了一篇话,告诉了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
《漢語大詞典》:合灵(合靈)
(1).谓与鬼神有相同之灵应,如福善祸淫等。《淮南子·泰族训》:“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2).与神灵相合。 晋 成公绥 《琵琶赋》:“若夫盘图合灵,太极形也。三材片合,两仪生也。”
《國語辭典》:食墨  拼音:shí mò
墨色深入。《书经。洛诰》汉。孔安国。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