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战国策》卷三十〈燕策二·赵且伐燕〉~5~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漢語大詞典》:相争
彼此争夺;争斗。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 家两个大儿子只好眼睁睁看他使势行凶,不敢相争。”
《高级汉语词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yú wēng de lì
比喻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國語辭典》:鹬蚌相争(鷸蚌相爭)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如:「他俩为了这个标案,尔虞我诈,斗来斗去,最后被别人得标,这就是鹬蚌相争的结果。」
《国语辞典》:两虎相争(两虎相争)  拼音: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比喻两强互相争斗。如:「两队实力相当,今晚冠亚军争夺战,是场两虎相争的比赛。」也作「两虎共斗」、「两虎相斗」。
分类:相争争斗
《国语辞典》:蛮触相争(蛮触相争)  拼音:mán chù xiāng zhēng
蛮氏是蜗牛右角上的国家,触氏是左角上的国家,两国为争地,每十五日就战一次,死伤逾万。典出《庄子。则阳》。比喻为小利而时起争端。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也作「蛮争触战」、「蛮触干戈」、「干戈蛮触」、「蜗角之争」。
《国语辞典》:鹬蚌相争,渔人获利(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冷眼观》第二○回:「好在是他们抱的儿子当兵不肉疼,苦有大家来吃,便宜只是几个少数人去讨,这不同鹬蚌相争,渔翁获利吗?」
《国语辞典》:楚汉相争(楚汉相争)  拼音:chǔ hàn xiāng zhēng
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相互争夺天下的时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刘邦起于沛,后归附项梁。刘邦首先入关,攻破咸阳,此时项羽救赵,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关中,进驻鸿门。刘邦因兵力不及项羽,至鸿门谢罪,佯装服从。项羽得关中后,分封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齐国叛变,项羽攻齐,刘邦则趁机出兵声讨项羽,项羽因形势不利,力尽粮绝,遂与刘邦和议,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后刘邦背信,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楚汉相争共历四年而结束。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國語辭典》: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拼音:liǎng guó xiāng zhēng,bù zhǎn lái shǐ
(谚语)比喻双方交恶,不应为难或迫害中间的联络人。《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也作「两国相争,不阻来使」、「两国相争,不罪来使」、「两国战争,不斩来使」。
《漢語大詞典》:争桑
(1).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 楚 边邑 卑梁氏 之处女与 吴 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 吴 之边邑。 吴王 怒,故遂伐 楚 ,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周书·杜杲传:“ 陈国 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张旃拭玉,脩好如初。”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风能行偃草,境静不争桑。” 黄人 《〈清文汇〉序》:“ 道 咸 两朝,争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儿作健,志士苦心。”
(2).泛指相争,不礼让。 宋 陆游 《书喜》诗之二:“俗美农夫知让畔,化行蚕妇不争桑。”
《漢語大詞典》:江关(江關)
(1).古关名。相传 战国 时 巴 楚 相争,于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长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关,故名。又名 扞关 。后移于 长江 南岸,为 瞿塘峡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关 。
(2). 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荆门 与 宜昌县 的 虎牙 二山夹 江 对峙,称 江关 。后汉书·岑彭传:“ 刘歆 长驱入 江关 ,令军中无得虏掠。” 陈衍 《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 沅 湘 单舸还,苍茫风雪下 江关 。”
(3).犹言海内。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 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4).指 江 南。 清 龚自珍 《寒月吟》:“ 江 关断消息,生死知无因。”
《國語辭典》:力争(力爭)  拼音:lì zhēng
1.用武力相争。《列子。说符》:「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一三首之一二:「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2.极力争取、劝谏。《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苏逢吉力争,以为无留守带行枢密使的故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國語辭典》:鸿沟(鴻溝)  拼音:hóng gōu
1.河川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为楚汉分界处。
2.比喻界限分明。如:「判若鸿沟」。
《國語辭典》:鸿门(鴻門)  拼音:hóng mén
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东。楚汉之际,项羽、刘邦曾会宴于此。
《漢語大詞典》:酂侯(酇侯)
亦作“鄼侯”。 汉 萧何 的爵号。 何 在 楚 汉 相争中,佐 高祖 ,守 关中 ,转漕给军,兵不乏食,因以致胜。 高祖 即位,论功行赏,评为第一,封 酇侯 。 唐 皎然 诗式·三不同语意势:“ 酇侯 务在匡佐,不暇采诗。” 宋 苏辙 《因旧》诗:“ 酇侯 念子孙,不处高閈閎。” 清 宋琬 《行路难》诗:“家家少牢祀 鄼侯 ,有儿莫读天人策。” 清 赵翼 《漂母祠》诗:“ 淮阴 生平一知己,相国 酇侯 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