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6,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空落
向方
定向
准的
正眼
任性
路向
方向
倾注
进军
标的
射中
正鹄
憬彼
主皮
《漢語大詞典》:空落
(1).犹落空。谓射箭不中目标。《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此人有一身好本事,弓马熟嫻,发矢再无空落,人号他连珠箭。”
(2).见“ 空落落 ”。
《國語辭典》:空落落  拼音:kōng luò luò
冷清寂寥、空空洞洞。《红楼梦》第七九回:「二姑娘搬出去的好快,你瞧瞧这地方好空落落的。」
《漢語大詞典》:向方(嚮方)
(1).归向正道。方,义方。文子·符言:“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 徐灵府 注:“正道而可以诱民。”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 憺 至州……又兴学校,祭 汉 蜀郡 太守 文翁 ,由是人多向方者。”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
(2).谓遵循正确方向。 明 高攀龙 《答何府尊书》:“却如无舵之舟,莫知把握;无鍼之盘,莫知向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藉书园书目叙:“专门之业失传,古职之失守,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
(1).崇尚正直,遵循正道。 唐 白居易 《田颖可亳州刺史制》:“故临戎则士乐为用,抚下而众知嚮方。”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士务稽古,人知嚮方。” 明 唐顺之 《葛母传》:“自是书院成而 扬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
(2).指方向,前进的目标。 元 揭傒斯 《送张都事序》:“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
《國語辭典》:定向  拼音:dìng xiàng
确定的方向、目标。如:「做人处事,得有个定向,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國語辭典》:准的(準的)  拼音:zhǔn dì
1.箭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
2.标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
《國語辭典》:正眼  拼音:zhèng yǎn
目光直视,表示尊重或重视。《红楼梦》第三五回:「玉钏儿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宝玉。」《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劳航芥想搭讪著同他说话,无奈张媛媛连正眼亦不睬他。」
《國語辭典》:正法眼藏  拼音:zhèng fǎ yǎn cáng
禅宗称释迦牟尼佛所付予迦叶的法。也就是禅宗以心印心的法门。后以比喻事物的要旨精义。《景德传灯录。卷一。第一祖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陆游 普灯录序:「不立文字,不形言语,谓之正法眼藏。」
《國語辭典》:任性  拼音:rèn xìng
1.放纵性情恣意而为。《后汉书。卷四八。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儒林外史》第五回:「凡事须要斟酌些,不可任性。」也作「任情」。
2.顺任性情之自然,不矫揉造作。《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
《漢語大詞典》:路向
(1).道路延伸的方向。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为什么我们要赶着走路?路向又不是沿着铁路而是指向东北。”
(2).引申为努力的目标。 王西彦 《在漫长的道路上》二:“当时中学里已经分科,他决不定自己的路向,感到很烦恼。”
《國語辭典》:方向  拼音:fāng xiàng
1.东南西北上下等区别。《红楼梦》第三九回:「按著刘姥姥说的方向地名,著茗烟去先踏看明白,回来再做主意。」
2.面对的方位。如:「朝目标方向前进。」
《國語辭典》:方向  拼音:fāng xiang
情势。如:「看方向做事。」
《國語辭典》:倾注(傾注)  拼音:qīng zhù
1.倾斜容器使液体流出。亦用以形容由高处往下流泻。《聊斋志异。卷七。郭秀才》:「又一人持壶倾注,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
2.将精神、力量集中于某一事物。《花月痕》第八回:「荷生觉得那绝色眼波,更倾注在自己身上。」
《國語辭典》:进军(進軍)  拼音:jìn jūn
军队向前推进。《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遂进军攻之。」
《國語辭典》:标的(標的)  拼音:biāo dì
1.箭靶子。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九月九日,大会射,设标的,高出百数十尺。」
2.目标、准则。汉。高诱 吕氏春秋序:「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五。胡安国传》:「安国彊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
3.标志、记号。《晋书。卷七六。王廙传》:「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
《国语辞典》:射中  拼音:shè zhòng
射击正中目标物。《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当下,吕布射中画戟小枝,呵呵大笑,掷弓于地。」
《國語辭典》:正鹄(正鵠)  拼音:zhēng gǔ
箭靶的中心,引申为目的。《礼记。中庸》:「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漢語大詞典》:憬彼
(1).遥远貌。语出《诗·鲁颂·泮水》:“憬彼 淮夷 。”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憬彼危臺,在 滑 之坰。”
(2).引申指目标遥远。 明 杨慎 《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咨尔多士,涵泳圣涯,岂可以憬彼自弃乎?”
《漢語大詞典》:主皮
(1).古代乡射礼共射三次,第二次以射中皮质的箭靶为主,故称“主皮”。《周礼·地官·乡大夫》:“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主皮谓善射。” 孙诒让 正义引 凌廷堪 曰:“三曰主皮者,即乡射礼之三耦及宾、主人、大夫众耦皆射也。司射命曰:‘不贯不释。’盖取其中也,故谓之主皮。 马 氏论语注‘次主皮为能中质’是也。是谓第二次射……主皮之名,盖起於大射。大射张皮侯,以皮饰侯,又方制之以为鵠,故以中鵠为主皮。”
(2).泛指射中目标。 唐 耿湋 《和王怀舟观西营秋射》诗:“主皮山郡晚,饮算柳营寒。” 宋 王禹偁 《射宫选士赋》:“取于德而不尚力,非蹲甲而射之;求诸己而不反于身,乃审固而中矣。是谓绎志,孰云主皮?”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折:“蹬弩开弓那威势,一箭箭往前射;则见他金莲朵朵遮胸臆,早难道射不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