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脸波(臉波)  拼音:liǎn bō
眼波。唐。白居易 天津桥诗:「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唐。韦庄〈汉州〉诗:「十月醉眠金雁驿,临岐无恨脸波横。」
《國語辭典》:注定  拼音:zhù dìng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宿命思想,以为个人或团体的一切遭遇或变化,上天早已决定,非人力所能更易。宋。戴复古〈望江南。石屏老〉词:「注定一生知有命,老来万事付无心。」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从今后姻缘注定姻缘簿,相思还彻相思苦。」也作「注定」。
《國語辭典》:注定(註定)  拼音:zhù dìng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宿命思想,以为个人或团体的一切遭遇或变化,上天早已决定,非人力所能更易。《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人生饮啄,冥冥神鬼安排著,招不即来辞不脱,簿中注定,点点无容错。」《红楼梦》第五七回:「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著海,隔著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镜花缘》第六三回:「若行止无亏,榜上注定该有此人,莫讲赴试文书,即使考卷遗失,亦有何妨!」也作「注定」。
《漢語大詞典》:鹰眼(鷹眼)
(1).鹰的目光。 唐 王维 《观猎》诗:“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 张祜 《和杜舍人题华清宫三十韵》:“马头开夜照,鹰眼利星芒。”
(2).比喻凶横的眼光。 清 黄遵宪 《旋军歌》:“鷲翼横騫鹰眼恶,变作旄头落。”
《漢語大詞典》:回眼
回转目光。 宋 陈与义 《金潭道中》诗:“客行惊节序,回眼送桃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鴇妇脸上现了错愕之色,回眼望一望 端甫 。” 许地山 《商人妇》:“等她回眼过来瞧我的时候,我又装作念书。”
《漢語大詞典》:目注
目光注视。 唐 孟棨 本事诗·崔护:“﹝女﹞独倚小桃斜柯佇立…… 崔 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 吴组缃 《山洪》三三:“ 三官 低着头,目注自己的脚的走动,沉思 寿官 这话的意思。”
《國語辭典》:曼睩  拼音:màn lù
睩,视。曼睩形容注视时美丽的样子。《楚辞。宋玉。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漢語大詞典》:洞冥
(1).洞察昏暗之处。比喻目光锐利,看得深远。 汉 陆贾 新语·术事:“登高及远,达幽洞冥。”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文成 作师,通幽洞冥…… 武关 是闢, 鸿门 是寧。”《隋书·音乐志中》:“韜光戢耀,贯幽洞冥。”
(2).通晓鬼神之道。晋书·艺术传论:“ 什 ( 鳩摩罗什 )既兆见星象, 澄 ( 佛图澄 )乃驱役鬼神,并通幽洞冥,垂文阐教。”
(3).指幽深之处。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怀重规於絳宫,潜九光於洞冥。”
(4).志怪小说集洞冥记的省称。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漢語大詞典》:岩下电(巖下電)
比喻人目光炯炯有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目 王安丰 ‘眼烂烂如巖下电。’” 刘孝标 注:“ 王戎 形状短小,而目甚清炤,视日不眩。”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
分類:目光
《國語辭典》:注射  拼音:zhù shè
1.水流灌注激射。唐。李绅〈悲善才〉诗:「寒泉注射陇水开,胡雁翻飞向天没。」宋。梅尧臣〈咏怀诗〉四首之四:「深料生注射,聚沫犹壅碍。」
2.用弓箭集中射击。《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传上。仆固怀恩传》:「鱼朝恩令射生五百攒矢注射,贼多死,而阵坚不可犯。」《明史。卷三一四。云南土司传二。麓林传》:「英列弩注射,突阵大传呼,象多伤,其蛮亦多中矢毙,蛮气稍缩。」
3.比喻思虑敏捷、言词流畅。唐。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全盛之气,注射语言,杂糅精粗,遂成多大。」《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
4.使用注射筒或皮下注射针,将某种物质经皮层强迫注入体内。治病时,注射药物的疗效较口服快。
《國語辭典》:动目(動目)  拼音:dòng mù
1.转动眼珠,使眼色。《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前日围场之中,云长欲杀曹操,将军动目摇头而退之,何也?」
2.注目。唐。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
《漢語大詞典》:遐睇
往远处眺望之目光。 元 袁易 《游苏子美沧浪故园》诗:“虚徐少城隅,物色入遐睇。” 元 朱德润 《泛太湖访友》诗:“飞云入遐睇,鸟道横青岑。”
《漢語大詞典》:高睨
犹雄视,傲视。谓目光远大,见解脱俗。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 天老 而友 地典 ,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李贤 注:“睨,视也。高视大谈,言不同流俗。”
《漢語大詞典》:远光(遠光)
谓看得远的目光。 元 马臻 《闻早雁》诗:“初鸿有餘音,老眼无远光;登楼望不极,但见天青苍。”
分類:看得目光
《國語辭典》:鹗视(鶚視)  拼音:è shì
像鹗鸟般目光锐利的顾视。比喻勇猛的样子。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鹗视争先,龙骧并驱。」
《漢語大詞典》:目摄(目攝)
以严厉的目光使对方慑服。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尝游过 榆次 ,与 盖聂 论剑, 盖聂 怒而目之。 荆軻 出…… 盖聂 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司马贞 索隐:“摄犹整也。谓不称己意,因怒视以摄整之也。”明史·黄道周传:“故事,必膝行前, 道周 独否, 魏忠贤 目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