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廪米(廩米)
(1).旧指公家发给的粮食。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置本钱廩米,令可继处以守。”
(2).指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廩生追粮:“比者提学 薛瑄 ,以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廩米。”《六部成语·户部》“廩银”原注:“诸生应领廩米,折银给发。”
《國語辭典》:月考  拼音:yuè kǎo
学校中每隔一个月所举行的定期考试。
《國語辭典》:号子(號子)  拼音:hào zi
以代客买卖證券为业的證券机构,其营业处所可供客户观看股市大盘、交流及委托买卖股票。也称为「證券经纪商」。
《國語辭典》:号筒(號筒)  拼音:hào tǒng
军中传令用的吹管乐器,一般都用喇叭。也称为「长鸣」。
《國語辭典》:贡生(貢生)  拼音:gòng shēng
科举时代,选府州县学生员之学行俱优者,贡诸京师,升入太学,有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等名,统称为「贡生」。
《漢語大詞典》:卷堂(捲堂)
全堂散伙。指生员集体罢学或僧人集体离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今月十三日武学生员为 临安府 擅将 柯子冲 、 卢德宣 挞逐,捲堂而去。”《水浒传》第四回:“满堂僧众大喊起来,都去柜中取了衣鉢要走,此乱叫做捲堂大散。”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迁 临安 而放四君子,散太学生而使作捲堂文以见志者, 赵 宋 之代是也。”
《國語辭典》:录遗(錄遺)  拼音:lù yí
科举制度于乡试前,针对参加科试未被录取、或未参加科试的生员进行补考,称为「录遗」。《儒林外史》第三回:「正直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
《國語辭典》:增生  拼音:zēng shēng
1.生物体某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如皮肤经长期摩擦后,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的现象。也称为「增殖」。
2.增广生员的简称。参见「增广生员」条。
《國語辭典》:入庠  拼音:rù xiáng
明、清时期,称儒生考试及格入府、州、县学为生员,谓之「入庠」。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八。甲戌状元》:「杏源自梦谴后,即得心疾,亦入庠为诸生,而性理狂错。」
《漢語大詞典》:廪粮(廩糧)
(1).公家给予的粮食。后汉书·王望传:“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廩粮,为作褐衣。”
(2).指科举时代给予在学生员的粮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今后武生考劣等,俱宜追所食廩粮,以警其餘。”
《國語辭典》:庠生  拼音:xiáng shēng
旧时府县学校的生员。
《漢語大詞典》:生监(生監)
生员与监生。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卷一:“ 江 南抗漕案起,制军 陶公 ,谓生监不食漕,则州县不浮收。”《黄绣球》第十六回:“乡试的生监也有好几百名。”
《漢語大詞典》:生童
(1).生员和童生。红楼梦第八五回:“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皆由限年定额,考取生童,乡会两试,即得録用。”
(2).泛指学童。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邻近有个义学,请着个老学究,有好些生童在里头从他读书。”
《漢語大詞典》:县学生(縣學生)
即生员。俗称秀才。 清 姚鼐 《张君墓志铭》:“大父讳 宿 ,父讳 中圣 ,皆为县学生。”参见“ 县学 ”。
《國語辭典》:县学(縣學)  拼音:xiàn xué
科举时代,每县均设学堂,以教育人才,故称为「县学」。
《漢語大詞典》:撷芹(擷芹)
谓生员入学。语本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公子擷芹探桂,瞬又走马看 长安 十里红,岂尚有愧 公冶 歟?”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分類:生员入学
《漢語大詞典》:生房
(1).谷粒长出表皮。《诗·小雅·大田》“既方既皁” 汉 郑玄 笺:“方,房也。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尽生房矣,尽成实矣。” 孔颖达 疏:“谓米外之房者,言其孚甲米生於中,若人之房舍然也。”
(2).供生员用的房舍。魏书·郑羲传:“馆宇既修,生房粗构,博士见员,足可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