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六琯
玉制六律管。 唐 杜甫 《小至》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仇兆鳌 注:“《汉书》:以葭莩灰实律管,候至则灰飞管通。冬至之律,为黄鐘也。葭,芦也。琯以玉为之,凡十有二;六琯,举律以该吕也。” 宋 朱淑真 《冬至》诗:“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琯飞葭动细灰。”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二》:“吹嘘有藉,幸同六琯飞灰。”
《漢語大詞典》:碧箫(碧簫)
碧玉制的箫。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素女 悲清瑟, 秦娥 弄碧簫。” 唐 温庭筠 《晓仙谣》:“碧簫曲尽彩霞动,下视九州皆悄然。”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诗之四:“会看记曲红红笑,唤下丹青弄碧簫。”
分類:碧玉玉制
《漢語大詞典》:琮璧
玉制礼器。亦指珍贵的物品。 唐 刘禹锡 《游桃源》诗:“赐宴聆《簫》《韶》,侍祠閲琮璧。”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葺书成大轴,许我观琮璧。”
《漢語大詞典》:玉梁
(1).石桥的美称。 晋 王嘉 拾遗记·岱舆山:“北有玉梁千丈,驾玄流之上。” 唐 张说 《石桥铭》:“玉梁架迴,碧沼涵空。” 明 夏完淳 《九哀·云中游》:“秋飆动兮玉梁,芳草委兮河阳。”
(2).古代服带上的玉饰。 北周 庾信 《春赋》:“马是 天池 之龙种,带乃 荆山 之玉梁。”北史·陈顺传:“ 魏文帝 执 顺 手曰:‘ 渭桥 之战,卿有殊力。’便解所服金鏤玉梁带赐之。”
(3).指玉制的鱼形佩饰。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长安 有寳货行,有购得名玉鱼者,亦名玉梁,似今所佩鱼袋。”
(4).山名,即 安徽 东、西 梁山 。又称 天门山 。 五代 齐己 《舟中江上望玉梁山怀李尊师》诗:“残照 玉梁 巔,峨峨远櫂前。”
《漢語大詞典》:琼斝(瓊斝)
玉制的酒杯。 南朝 梁 江淹 《飨神歌辞》:“琼斝既饰,绣簋以陈。” 元 陈镒 《寿蔡伯玉隐居》诗:“歌姬拥座飞琼斝,贺客盈门集翠裾。”
分類:玉制酒杯
《漢語大詞典》:玉钿(玉鈿)
(1).玉制的花朵形的首饰。 宋 万俟咏 《尉迟杯慢》词:“见説 徐妃 ,当年嫁了,信任玉鈿零落。”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 李篔房 诗云:‘……香尘掠粉翻罗带,密炬笼綃鬭玉鈿。’” 清 金农 《老子祠李花》诗:“玉鈿雾縠休轻比,恐污玄元七叶孙。”
(2).喻洁白如玉的花朵。 宋 吴文英 《清平乐·书栀子扇》词:“柔柯翦翠,蝴蝶双飞起,谁堕玉鈿花径里,香带熏风临水。”
《漢語大詞典》:玉觥
玉制的酒杯。亦以代酒。 唐 张辞 《上盐城令述德》诗:“讼堂无事调琴軫,郡阁何妨醉玉觥。”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渠渠有深堂,燕宾飞玉觥。”
分類:玉制酒杯
《國語辭典》:凤冠(鳳冠)  拼音:fèng guān
古代后妃所戴的冠饰,旧时平民嫁女亦用作礼帽。《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孙家老太太,戴著凤冠,穿著霞帔,把我奉在上席正中间,脸朝下坐了。」
《國語辭典》:瑞玉  拼音:ruì yù
古时诸侯朝聘时所执的玉。《仪礼。觐礼》:「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
《漢語大詞典》:瑶杯(瑶盃)
亦作“瑶盃”。 玉制的酒杯。亦用作酒杯的美称。 唐 李咸用 《富贵曲》:“雪暖瑶杯凤髓融,红拖象筯猩唇细。” 宋 曾觌 《鹧鸪天》词:“腾凤吹,进瑶盃,两宫交劝正欢谐。”参见“ 玉杯 ”。
分類:玉制酒杯
《漢語大詞典》:玉杯(玉盃)
亦作“ 玉桮 ”。亦作“ 玉盃 ”。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称。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史记·孝文本纪:“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 南朝 齐 谢朓 《金谷聚》诗:“璖椀送佳人,玉桮邀上客。” 唐 杜甫 《章梓州桔亭饯成都窦少尹》诗:“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盃锦席高云凉。” 清 吴伟业 《元夕》诗:“ 长信 玉杯簪戴胜, 昭阳 银烛擘空侯。”
(2).汉书·董仲舒传:“説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復数十篇。” 颜师古 注:“皆其所著书名也。”后因泛称重要著作为“玉杯”。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清 纳兰性德 《茅斋》诗之二:“时开《玉杯》卷,或弹珠柱琴。”
(3).牡丹的一种。 唐 裴潾 《白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别有玉盃承露冷,留共君看。”自注:“玉盃,官舍中牡丹絶品也。”
《漢語大詞典》:犀玉
(1).指犀牛角和玉。韩非子·喻老:“昔者 紂 为象箸而 箕子 怖。以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唐 薛调 《无双传》:“遇舅母生日,市新以献,雕鏤犀玉,以为首饰。”
(2).指以犀牛角和玉制作的头饰。 金 刘迎 《题十眉图》诗:“蛮云盘鹤辽天阔,犀玉依依对书札。”
《漢語大詞典》:玉钏(玉釧)
玉制的手镯。 南朝 梁简文帝 《夜听妓》诗:“朱唇随吹尽,玉釧逐絃摇。”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他兀自未揎起金衫袖,我又早听的玉釧鸣。”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手上带着金鐲子、玉釧、叮噹作响。”
分類:玉制手镯
《漢語大詞典》:瑶徽
玉制的琴徽。徽,琴弦音位标志,多以金、玉或贝壳等制成。借指美琴。 唐 鱼玄机 逸句:“綺陌春望远,瑶徽春兴多。” 明 高启 《燕歌行》:“欲写忧思抚瑶徽,君今不在听者稀。” 明 何景明 《十七夜月》诗之二:“灯前理鸣絃,瑶徽为谁识。”
《國語辭典》:镇圭(鎮圭)  拼音:zhèn guī
六瑞之一,古代帝王所持的玉器,象徵安定天下四方。《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做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汉。郑玄。注:「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也称为「瑱圭」。
《漢語大詞典》:玉瓮(玉甕)
亦作“ 玉罋 ”。 玉制的瓮,传说不汲而满,为帝王清廉的瑞征。宋书·符瑞志下:“玉罋者,不汲而满,王者清廉则出。”太平御览卷八○五引《瑞应图》曰:“玉瓮者,圣人之应也。不汲自盈,王者饮食有节则出。” 五代 齐己 《祈真坛》诗:“玉瓮瑶坛二三级,学仙弟子参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