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牢房  拼音:láo fáng
监狱内监禁罪犯的房间。《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五出》:「哽咽泪汪汪,亲娘信息,共我兄弟何方?不道我落在牢房。」
《高级汉语词典》:虎头牢房  拼音:hǔ tóu láo fáng
旧时拘押死囚的牢房
《漢語大詞典》:高墙(高牆)
亦作“ 高墻 ”。
(1).高的墙。《韩诗外传》卷二:“高墙丰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至,则崩必先矣。” 鲁迅 《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2).借指牢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 凤阳 守备太监一员,关防一颗,护卫皇陵,辖僉书数十员,兼管高墙犯罪宗室。” 清 钱谦益 《工部右侍郎赠尚书程公传》:“公列上其罪状,詔囚送高墻。诸宗惕息,杜门穴墻,相戒莫敢犯。”
分類:高墙牢房
《漢語大詞典》:老监
牢房。例如:狱中为老监者四。——·方苞《狱中杂记》
又。例如:械系入老监。
分類:牢房
《漢語大詞典》:狱室(獄室)
牢房。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我的生活,一面是不能动弹,好像软禁在狱室里,一面又琐事却多得很。”
分類:狱室牢房
《国语辞典》:黑房子  拼音:hēi fáng zi
指牢房。如:「既已到了这步田地,只要肯和警方合作,还可少坐几年黑房子。」
分类:牢房
《國語辭典》:守法  拼音:shǒu fǎ
遵守法律、法规。唐。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岁馀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宋。苏轼 省试策问三首之二:「昔常衮当国,虽尽公守法,而贤愚同滞,天下讥之。」
《國語辭典》:风门(風門)  拼音:fēng mén
1.冬日禦风的门。《红楼梦》第八九回:「把风门推开一看,只见西北上一层层的黑云渐渐往东南扑上来。」
2.吹笛时,两唇之间所留的小空隙。
《國語辭典》:内监(內監)  拼音:nèi jiān
1.清制,监狱分内、外监。强盗及斩绞等重犯均入内监。因设于监狱深处,故称为「内监」。《清史稿。卷一四四。刑法志》:「各监有内监以禁死囚,有外监以禁徒、流以下,妇人别置一室,曰女监。」
2.看守内监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第四八回:「从定罪那天起,他家里便弄尽了神通,先把县署内监买通了。」
《國語辭典》:内监(內監)  拼音:nèi jiàn
宦官、太监。《红楼梦》第一六回:「早见六宫都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
《漢語大詞典》:收风(收風)
指犯人放风后返回牢房。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一章:“他凝望着一间间牢房依次放风,依次收风。”
《漢語大詞典》:放风(放風)
犹顺风。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放,依也。依无为之风而动也。” 陈鼓应 注引 林希逸 曰:“‘放风’,顺化也。顺化而行,故曰‘放风而动’。”
分類:顺风
《漢語大詞典》:土牢
地面下的牢房。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三年:“壬辰,詔改窜 大全 於 新州 土牢拘管,日具存亡。”《中国歌谣资料·华中石塘区的农民血泪歌》:“租子欠下缴不上,土牢里头去受苦。”
分類:地面牢房
《漢語大詞典》:阴狱(陰獄)
私设之牢房,暗牢。三国志·蜀志·刘焉传“时 焉 子 范 为左中郎将”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范 父 焉 为 益州 牧, 董卓 所徵发,皆不至。收 范 兄弟三人,锁械於 郿坞 ,为阴狱以繫之。”
分類:牢房
《漢語大詞典》:重监(重監)
关押死囚的牢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若强盗已经审结,有歷秋停决者,此辈凶徒,应置重监……人命罪犯抵偿,虽属死囚,与强盗不同,宜另置一重监。”
《漢語大詞典》:监房(監房)
牢房,囚禁犯人房间。《水浒传》第五四回:“ 宋江 心中忧闷,寻到一处监房内,却监着 柴皇城 一家老小。” 明 张景《飞丸记·全家配远》:“这官府还是好方便的,廊下虽则凄凉,尤胜监房囉唣。”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看守走出他的圈域来,把我带到右侧的第三号的监房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