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咬破  拼音:yǎo pò
1.用牙齿齧破。如:「老鼠把米袋咬破了。」《三国演义》第二○回:「帝乃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写之。」《西游记》第九回:「即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纸,将父母姓名、跟脚原由,备细开载。」
2.比喻说穿、揭明。如:「事情真相,已被他一口咬破。」
分类:牙齿说穿
《國語辭典》:摩牙  拼音:mó yá
比喻人话多,喜欢争辩或啰嗦。《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凿齿之徒与摩牙而争之,豪俊麋沸云扰,群黎为之不康。」也作「磨牙」。
《國語辭典》:历齿(歷齒)  拼音:lì chǐ
稀疏不整齐的牙齿。东周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
《漢語大詞典》:扣齿(扣齒)
左右上下齿相叩。为道家修炼之法。传统医学用为牙齿保健。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七:“扣齿端金简,焚香检玉经。” 宋 梅尧臣 《题刘道士奉真亭》诗:“降真沉水生炉烟,扣齿晓漱华池泉。”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荐亡》:“揑诀惊三界,扣齿动百神。”
《國語辭典》:门齿(門齒)  拼音:mén chǐ
位于牙床中央的牙齿。如:「这孩子年纪小小的,门齿却快蛀光了。」也称为「门牙」。
《國語辭典》:刺齿(刺齒)  拼音:cì chǐ
剔牙齿。《礼记。曲礼上》:「毋刺齿,毋歠醢。」
分類:牙齿
《國語辭典》:漏风(漏風)  拼音:lòu fēng
1.风经由空隙吹入。如:「门窗要关紧,否则会漏风。」
2.消息走漏。《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须得密些才好。若漏了风,怕这家又把我藏过了。」
3.说话因牙齿脱落或咬合不正,使得发音不清晰。如:「他说话有些漏风,听起来含混不清。」
《國語辭典》:咬牙  拼音:yǎo yá
1.形容极为愤怒。《红楼梦》第四八回:「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2.形容忍受极大的痛苦,坚持到底或下定决心。如:「为了让病痊瘉,他咬牙忍痛接受治疗。」「只要你肯咬牙,这事儿没有不成的。」《红楼梦》第五二回:「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著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挨著。」
3.计较分明、过于精明。如:「他为人向来很咬牙。」《红楼梦》第七四回:「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
4.严格不放松。如:「他要一咬牙,我们可就没法办了。」
5.一种睡眠中牙齿相磨的情形。多为消化不良的病象。《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一个人要吃多了,咬牙、放屁、说梦话,这三桩事可保不齐没有,还带著自己真会连影儿不知道。」
《國語辭典》:齿根(齒根)  拼音:chǐ gēn
牙齿嵌入齿槽骨的部分,本体为牙本质,外覆牙骨质,以牙周韧带与齿槽骨相连。
分類:牙齿根部
《国语辞典》:齿龋(齿龋)  拼音:chǐ qǔ
病名。因口腔感染某些产酸性细菌,使牙齿周围残留食物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酸蚀牙齿,因而引起牙齿脱钙,产生窝洞的一种牙病。参见「龋齿」条。
《漢語大詞典》:豺牙
豺狼的牙齿。多以形容恶人的凶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豺牙密厉,虺毒潜吹。” 倪璠 注:“谓 侯景 潜图反叛也。” 唐 崔致远 《都统王令公》诗之三:“便谋训鍊,欲赴战征,愿折豺牙,仰瞻马首。” 清 袁枚 《恩赐世袭云骑尉罗汉门县丞陈君墓志铭》:“豺牙宓厉,雪刃如林;虺毒潜吹,黑云压地。”
《漢語大詞典》:霜牙
洁白的牙齿。 宋 苏轼 《起伏龙行》:“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
分類:洁白牙齿
《國語辭典》:牙口  拼音:yá kǒu
1.牙齿。《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因道:『老哥哥的牙口竟还好。』他道:『不中用了,左半边儿的槽牙,已活动了一个。』」
2.牲口的年龄。因牲口可依其牙齿多寡来断定其年龄。《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此牛牙口尚小,且又精壮,为何把他买去做了杀才?」
《漢語大詞典》:玉牙
(1).形容牙齿洁白。
(2).见“ 玉芽 ”。
分類:牙齿洁白
《漢語大詞典》:玉芽
(1).嫩芽的美称。 唐 王贞白 《洗竹》诗:“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称清虚。”此指嫩笋。 宋 赵汝砺 《北苑别录·细色第三纲》:“御苑玉芽、小芽,十二水,八宿火,正贡一百斤。”此指上品芽茶。《群音类选·渔樵记·剪綵为花》:“香腻水仙花,翠带凝粧露玉芽。”
(2).喻幼儿。 唐 白居易 《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一本作“ 玉牙 ”。
《国语辞典》:牙疼  拼音:yá téng
牙齿因病变而引起的疼痛。如:「他最近闹牙疼,情绪变得很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