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家府
(1).指自己家里。《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今言无得发取诸官,殆谓 未央宫 不属妾,不宜独取也。言妾家府亦不当得,妾窃惑焉。”
(2).称自己的父亲。朱子语类卷九十:“无爵曰‘府君’、‘夫人’, 汉 人碑已有,只是尊神之辞,府君如官府之君,或谓之‘明府’,今人又谓父为‘家府’。”
《漢語大詞典》:年翁
科举时代称同年的父亲。 明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相府连日宴客,都是那几位年翁?”
《漢語大詞典》:伯翁
(1).父亲的伯父。见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父之世父叔父
(2).丈夫的伯父。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六:“夫之伯母曰伯婆,叔母曰叔婆。考 庆元 六年 沙堽里 人 龚大雅 《甃义井题记》具列高曾祖翁婆及伯翁、叔翁、伯婆、叔婆、外翁、外婆诸名氏,则 宋 时已有此称。”
《漢語大詞典》:大伯
古称门官之长。左传·庄公十九年:“ 楚 人以为大閽,谓之大伯。” 孔颖达 疏:“大伯,伯,长也。为门官之长也。” 陆德明 释文:“大伯音泰”。
分類:大伯门官
《國語辭典》:阿公  拼音:ā gōng
1.称谓:(1)妇人称呼丈夫的父亲。《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你是个阿公,便叫将出来,说他几句,怕甚么?」(2)闽南方言。称祖父。
2.尊称年纪大或辈分高的男子。《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阿公,小四来也。」《水浒传》第二一回:「阿公休怪。不是我说谎。只道金子在招文袋里,不想出来得忙,忘了在家。」
《漢語大詞典》:恃怙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以“恃怙”为母亲、父亲的代称。旧唐书·文苑传下·元德秀:“ 德秀 早失恃怙。” 明 陆采 《怀香记·鞠询香情》:“徒为恃怙,逞遁辞护女欺夫。”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女状元》:“幼失恃怙,与老姥同居。”
分類:母亲父亲
《國語辭典》:皇舅  拼音:huáng jiù
妇人尊称丈夫的亡父。《仪礼。士昏礼》:「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
《漢語大詞典》:慈泽(慈澤)
(1).犹恩泽。 南朝 梁 沈约 《谢女出门宫赐绢绮烛启》:“慈泽曲临,珍华兼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七一九年, 安国 王上表称:‘从此年来,被 大食 贼每年侵扰,国土不宁,伏乞天恩慈泽,救臣苦难。’”
(2).父亲的手泽。 清 龚自珍 有《烬馀破簏中获书数十册皆慈泽也书其尾》诗。
《漢語大詞典》:乾荫(乾蔭,乾廕)
亦作“ 乾廕 ”。父亲的庇荫。 北魏 《元灵耀墓志》:“少倾乾荫,孤苦自立。”《梁书·袁昂传》:“孤子夙以不天,幼倾乾廕,资敬未奉,过庭莫承。”
分類:父亲庇荫
《國語辭典》:姑母  拼音:gū mǔ
称谓。称父亲的姊妹。也称为「姑妈」、「姑姑」。
《国语辞典》:亲爹(亲爹)  拼音:qīn diē
亲生父亲。以别于养父或继父。《红楼梦》第四回:「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是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了他。」
《國語辭典》:伯公  拼音:bó gōng
1.称谓:(1)用以称伯祖父。(2)用以称丈夫的伯父。
2.福德正神的别称。参见「福德正神」条。
《漢語大詞典》:诤子(諍子)
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白虎通·谏诤》孝经:“父有諍子,则身不陷於不义。”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子”。
《國語辭典》:阿马(阿馬)  拼音:ā mǎ
父亲。译自女真语。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今奉阿马将令,差俺五百义儿家将,统领雄兵,收捕草寇。」也译作「阿妈」。
《國語辭典》:阿妈(阿媽)  拼音:ā mā
1.闽南方言。指祖母。
2.父亲。译自女真语。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哥哥会唱,我便能舞,俺父亲是李克用,阿妈喜欢俺两个。」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也译作「阿马」。
3.广东方言。指母亲。
《國語辭典》:年伯  拼音:nián bó
称谓:(1)本用以指与父亲或伯叔同年考取进士的人,后来亦称与自己同年考取进士者的父执辈。《喻世明言。卷二四。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今日奉屈老年伯至此,正为这场公案,要剖个明白。」(2)泛称父辈。《聊斋志异。卷九。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惟命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