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犯患
遭受灾祸。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吾闻古之士,犯患涉难者,其去遂於物也。” 宋 朱熹 《跋潘显甫字》:“涉世犯患,颠沛而归,然后知其言之有味也。”
《漢語大詞典》:端下
古代星相家所称的一种妖星名,常用以征验各种灾祸。晋书·天文志中:“天美、天欃、天杜、天麻、天林、天蒿、端下,皆辰星所生也。出以壬寅日,有两黑方在其旁。”隋书·天文志中:“端下星生斗宿中。”宋史·天文志五:“端下,辰星所生也,出以壬寅日,有两黑方在其旁,见则为水、旱、兵、丧、饥、乱。”
《國語辭典》:自作孽  拼音:zì zuò niè
自己所造的恶孽。《书经。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孟子。公孙丑上》:「自作孽,不可活。」
《漢語大詞典》:解祟
消除灾祸。 汉 扬雄 《太玄·干》:“次八,赤舌烧城,吐水于缾。测曰:‘赤舌吐水,君子以解祟也。’” 范望 注:“祟,犹祸也。以水解火,祸之散也。”
分類:消除灾祸
《國語辭典》:飞祸(飛禍)  拼音:fēi huò
意外的祸患。《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冀以区区腐身觉悟朝廷。」
分類:意外灾祸
《国语辞典》:防灾(防灾)  拼音:fáng zāi
防范灾祸的发生。如:「台风季节里,防灾工作务必确实做好。」
分类:防范灾祸
《国语辞典》:重患  拼音:zhòng huàn
增添灾祸。《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分类:增添灾祸
《漢語大詞典》:徵咎
灾祸的征兆。魏书·天象志一:“日月五星,象之著者。变常舛度,徵咎随焉。” 唐 孟棨 本事诗有“徵咎”篇。
分類:灾祸征兆
《國語辭典》:祸祟(禍祟)  拼音:huò suì
鬼神作怪所带来的灾祸。《墨子。天志上》:「我欲福禄,而恶祸祟。」
分類:鬼神灾祸
《漢語大詞典》:无眚
没有灾祸。《易·讼》:“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王弼 注:“若能以惧归窜其邑,乃可以免灾。”
分類:灾祸王弼
《漢語大詞典》:孽牙
亦作“ 孽芽 ”。亦作“孼牙”。 祸端,灾祸的苗头。 唐 韩愈 《平淮西碑》:“至于 玄宗 ,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牙其间。 肃宗 、 代宗 , 德 祖 顺 考,以勤以容,大慝适去,稂莠不薅,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宋 岳珂 《经进百韵诗》:“永祐当临御,重熙极泰亨。物穷隍土復,地大孽牙萌。蠢尔戎真裔,违吾海上盟。”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用人混哲否,孽芽出萧墙。兄弟相啖食,同气成豺狼。” 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丙寅初元,是生孼牙,谁为其虺,忽焉为蛇。”
《漢語大詞典》:外祸(外禍)
(1).外来的灾祸。列子·力命:“故迷生於俏,俏之际昧然。於俏而不昧然,则不骇外祸,不喜内福;随时动,随时止,智不能知也。” 张湛 注:“祸福岂有内外,皆理之玄定者也。见其卒起,因谓外至;见其渐著,因谓内成也。”
(2).来自国外的祸害。指外国的侵略。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在外祸、内难、再加天灾的压迫之下,农民广泛地发动了游击战争、民变、闹荒等等形态的斗争。”
《漢語大詞典》:黑眚
古代谓五行水气而生的灾祸。五行中水为黑色,故称“黑眚”。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厥罚恆寒,厥极贫,时则有黑眚、黑祥。”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洛阳 古都素号多怪, 宣和 间,忽有异物如人得黑,遇暮夜輒出犯人,相传谓掠食人家小儿……此五行志中所谓黑眚者是也。”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三十九年二月朔, 高邑 黑眚迷人。”
《漢語大詞典》:诗祸(詩禍)
因作诗而遭到的灾祸。 宋 刘克庄 《宋自达梅谷序》:“ 宝庆 丁亥, 景建 以诗祸謫 舂陵 。” 元 袁桷 《书郑潜庵〈李商隐诗选〉》:“若 商隐 则直为訕侮,非若为 鲁 讳者,使后数百年,其诗祸之作,当不止流窜 岭海 而已也。” 清 钱谦益 《王季木墓表》:“谤议喧然,死而未息,则发棺之诗祸也。”
分類:作诗灾祸
《國語辭典》:攘灾(攘災)  拼音:ráng zāi
排除灾害。《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分類:禳除灾祸